2、法显(336~422年)(见图8:法显高僧游学四方),东晋僧人,俗姓龚,平阳郡(今长治襄垣)人,是中国著名的旅行家、翻译家,也是第一位留学天竺的中国僧人。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数量剧增的僧团组织管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法显为了寻求一部适合中国僧人的完整戒律,于公元399~413年西行求法,期间的15年,共游历了29个国家,成为中国历史上到达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的第一人(见图9:法显高僧游学路径示意图)。他回到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市)后,翻译了大量佛经,并将游历所见写成了《佛国记》。《佛国记》记叙了沿途各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概况,它不仅是研究沿途各国的地方史、佛教史的珍贵原始材料,而且也是中国南洋海上交通最早、最详备的历史记录。法显为沟通古代中国同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3、昙鸾(476~542年)(见图10:昙鸾高僧),北魏雁门郡(今代县)人,北朝时期高僧。他14岁时在五台山皈依佛门,后又修行于交城玄中寺。他精修净土,多有阐发,为佛教净土宗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当时就有“神鸾”之称。他倡导称名念佛说,在他所著的《往生论》中,从理论上系统论证了称名念佛说的成立。宣称只要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七念相续,就可以在死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大大地简化了传统的修行方法,使更多不识字的人能够简便修行,这才使佛教净土宗在中国取得了快速发展和普及。后世僧人奉他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真正祖师。昙鸾的净土佛教理论在中外影响深远,在佛教净土宗传到日本后,形成了日本净土真宗。日本佛教界尊称昙鸾为本师,并奉昙鸾传教的山西交城县的玄中寺(见图11:山西交城玄中寺净土古刹)视为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