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山西考古界传出消息,阳泉发现完整的北魏石窟。记者闻讯赶去采访,结果却令人扼腕。1 月中旬,阳泉市郊阎家庄修公路,放炮从山上震下一个重达百吨的石块,竟是较完整的一座石窑,内有数十尊石像,石刻纪年表明,石窑为北魏孝昌三年所造。就在文物部门制定保护计划的时候,一天夜晚,一群文物盗贼开车呼啸而来,将看护人员用铁丝捆绑,然后将石窑中1 1 尊主要石像的头部凿下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几乎就在同时,“山西考古新发现精品展”在太原落幕。指点着满目生辉的文物,6 3 岁的山西省政协常委、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陶正刚操着不改的苏南无锡口音说:山西考古学家肩负的使命分外重大,因为山西考古事业辉煌与忧患共存。
侯马惊人的发现:中国最早的条约文字是“侯马晋国盟书”
陶正刚正在准备前往德国参加国际考古学术会议,谈起山西的考古新发现不无激动。1957年,陶正刚从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作为优等生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选中,到北京工作了数年,却因亲属在台而受到“株连”,被“发落”山西侯马工作。京城少了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侯马沃野上多了一个矢志不移的考古学家。
那是1972年的一天,陶正刚掸着尘土直起腰来,打算放弃对眼前一片散坑的考察。收拾铲子和刷子的时候,一个民工拿着一个玉石残片请陶正刚过目。石上有红色字迹,可辨认为六国文字。时当春节,考古学家们激动得连年也不过了,大家整天猫在地里,扩大掘坑的清理范围。结果,整整出土了5000多件玉石残片。考古大师郭沫若亲自辨识石片上的文字,高兴地说,它们太珍贵了!为之定名“侯马晋国盟书”。朱书在玉石片上的盟辞,记载了公元前4 9 7 年前后,赵简子等几个晋国大夫家族间在战争以后的结盟文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条约文字。
199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发现成片的春秋时期墓葬。参与发掘的省考古所技术室副主任商彤流介绍说,因为要麦收,考古队的民工走了。这片发掘中的春秋墓葬停工没几天,发生了猖狂的盗掘,大量出土文物流向海外。
上海表现出大都市的魄力: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为此赶赴香港。他熟悉的爱国人士说,你看中了什么文物,我掏信用卡。结果, 马承源正好买着了从曲沃流失到香港的墓葬品。汉代以来,诸多史籍未能证实晋都之所在,晋侯墓是否已被历史的尘埃湮没?马馆长抢救下的文物证实,曲沃北赵村发现的就是晋侯墓。
接下来的两年,考古学家对曲沃晋侯墓进行了五次抢救性发掘,清理了年代贯穿晋国历史始终的17座晋侯及夫人墓葬。发现了大型的祭祀坑、车马坑,出土了带铭文的晋侯簋、鼎、方壶等铜器皿,还有完整的组佩玉饰、玉覆面、玉礼器等珍贵随葬品。16只一套的晋侯编钟,发掘出了两个。万幸者,盗走的其他14个编钟,被马承源从香港买回。目前,考古工作者正在加紧发掘赵北村晋侯大墓的六座随葬车马坑。
缺少资金,缺少专业人员,文物失窃和受损严重。考古工作者有时不得不用身躯挡住强行施工的推土机
谈起山西文物,省文物局长郭士星感到骄傲:山西境内不可移动的文物就有3.5万余处;他也有苦衷,全省文物工作人员仅1000 人。今年省里给文物部门的专项经费递增到 900万元,点多面广,只好“下毛毛雨”,还谈不上利用好山西特有的文物资源。目前山西的文物盗掘情况严重。仅临汾、襄汾、侯马、运城地区,近五年就破坏了万余座古墓。
希望虎年带来好运,郭士星说,文物工作者呼吁了十几年的山西博物馆已经国家批准立项,总投资三亿元的博物馆力争今年年底开工。
考古工作者忠诚于事业。1988年春,太原第一热电厂在太原南郊金胜村扩建施工时,发现一片春秋时期的墓葬。施工者在当时一位省领导支持下强行施工,毫不留情地要把墓区推平。考古学家闻讯而至,用身躯挡在轰鸣而来的推土机面前,其中就有陶正刚。
结果,赵卿墓的发掘成果惊人,仅青铜器就有2100多件。掘土没几天,土中就露出了一个青铜鼎的大耳。大伙惊呆了,考古这么多年,谁见过这么大的鼎?鼎高近一米,口径也有1米多宽,重250多公斤,是迄今所见最大的春秋时期铜鼎。在赵卿墓中,考古专家第一次见到中国最早的量器实物。三个筒式量器,一大二小,大量盛满水,正好是小量的四倍。春秋时期的铜鸟尊,全世界仅两件,残缺的一件现存美国赛克勒东方艺术博物馆。另一件完整的就是赵卿墓出土的铜鸟尊。赵卿墓内有许多随葬的剑、戈、钺、矛、镞等兵器,车马坑内对称地葬有17辆战车、仪仗车和44匹马。主棺附近出土了一把青铜戈,戈上有线刻文字一行“赵盟止用戈”。经考证,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晋国赵简子之墓。
来源:太原道;摘自:《人民日报》(19980217);本文作者: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