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大省当奋起
山西是名符其实的文物大省,原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处,加上最近公布的63处,共有119处。目前所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只是我省众多文物资源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由此可见,山西将长期占据全国第一文物大省的位置。但是,如此丰厚的文物资源,与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极不相称的。
本文作者曾在文物部门工作,对我省的文物资源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他从不同侧面分析了我省文物的价值、地位、内涵和作用,为山西文物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山西文物旅游应该有更大的作为,这也正是全省人民所期待的。
———编者
在国务院近期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我省共有63家,是全国拥有国保单位最多的省份。7月18日《光明日报》文化周刊载文表示:“作为我国现存古建筑最多地区的山西省,元以前的古建筑占我国现存地面同类古建筑的七成,因而历届评选,对山西境内元代以后的古建筑很少考虑,甚至一些宋辽金元时期的古建筑都未能入选;此次仅古建筑类一项,即有53处入选,使作为文物大省的山西更加名符其实。”
读罢消息,陷入深思:文物大省,一个多么辉煌而又耀眼的称号,它对山西究竟又意味着什么呢?这是一顶免费赠送的桂冠,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好机遇。
当然,公布几个国保单位,称呼一句“文物大省”,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这是对我们已有实力的承认,更是对我们今后发展的一种启示。长期以来,山西文物是“养在深闺人不识”,致使山西人一度“捧着金碗讨饭吃”。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紧紧抓住眼前稍纵即逝的大好机遇,为促进文物事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再上新台阶做出更大的贡献。
深刻认识山西文物的价值、内涵、地位、作用,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
山西之所以被称作文物大省,与其所拥有的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地位、作用密切相关。应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认识山西文物:第一,目前所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是众多文物资源中具有代表性的极小一部分。我省文物的蕴藏潜力很大,尚有大量珍贵的文物宝藏未被发掘或发现。比方说民居,又比方说古遗址与古墓葬。相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山西文物还必将引起世人们的一次又一次震撼,必将为自身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机遇,山西也将长期占据全国第一文物大省的位置。第二,山西文物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种类,其价值意义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在山西,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几乎都有能够达到顶尖级水平的文物代表作,这是为其它任何省市所不可比拟的;尤为不可忽视的是,散落在民间的文物珍品也实在为数不少,它们同已知的大型的地上地下文物一道,共同构成了山西文物的丰富层面和深刻内涵。第三,山西文物能够强有力地支撑起经济的发展,并同其它资源和产业形成互补优势。文物,做为一项新型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山西整个经济发展中已经初露端倪,显示出非同一般实力和势头。据了解,好多县市地区,已经把发展文物旅游业做为解决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就业困难的“热点”事情来办;今年以来,各地又陆续有一些民营企业家将投资重点转向文物旅游业;假日旅游经济也正在成为我省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从以上事实可知,文物对经济工作的支撑作用正在日渐突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势头还将愈演愈烈,令业内外人士不敢小觑。
加紧进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切实把文物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全国都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山西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省经济结构的重心必须转移到以小、巧、轻、灵、快、无污染、综合性强、覆盖面广、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文物旅游业上来;通过文物旅游的发展,来带动其它相关产业。以文物旅游为重心,具有以下几点明显好处:
第一,是对过去严重失衡的经济结构的补充和完善。过去我们过分依赖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一味发展以傻大黑粗为特征的大工业体系,以致因“船大难掉头”而陷于窘境;而文物旅游业包括其它相关产业,则完全没有老工业企业的缺陷,必定能为我省经济的转型、掉头和加速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新的动力。
第二,是自身优势的充分体现与发挥。前文已述,我省文物拥有巨大的优势,一旦我们开发利用,那它将很快焕发出超过人们想象的实力和潜能,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是快速发展经济的需要。虽然从总体来看,发展文物基础差、底子薄、战线长、周期慢,但就具体单位具体项目而言,文物工作却具有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收益高等明显优点。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就使祁县乔家大院从八十年代的默默无闻一跃而成为全省文物旅游界的“新贵”;一次“飞黄”,也就使得地处穷乡僻壤的吉县“一夜成名天下知”。以上事实充分表明,文物旅游的确具有快速致富的神奇本领。
当务之急是必须把经济重心尽快调整到文物旅游上来,这是关系到山西经济能否彻底摆脱困境、实现腾飞的大事。
抓好对外宣传和文物旅游市场的培育工作,选好主攻方向,树立精品意识
发展文物事业,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在整体推动工作进程中,一定要选好主攻方向,找准突破口,树立品牌意识,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力争收到奇效。
事实上,我们的老祖宗——晋商就很有商业宣传的头脑。什么“汇通天下”啦、金字招牌啦、关公崇拜啦、广设会馆啦等,都是这方面的奇招绝招。文物本是有形象的,但又比较神秘难辨,所以必须大力加强广告宣传。宣传到位了,再深奥神秘的文物也容易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在这方面,我们要突破旧有模式,大胆创新。要十分注重整体形象的宣传,突出山西文物的整体特色,扩大山西文物的整体声势,尽量避免各自为战,相互抵消或相互攻讦;要认真做好重点文物的宣传,在重点文物与一般文物之间拉开档次,刻意渲染其深度;在重点文物与重点文物之间形成呼应关系,以突显其宽度。要舍得投入,舍得花巨资雇高手展开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要在创意上下功夫,不提倡搞量的堆积,而是要在材料、载体、文字、音乐、画面处理上处处出新出奇,力争达到高水平。
旅游同文物相比起来,更容易接近市场、接近效益、接近大众。文物是旅游的基础,旅游则是文物的延伸。要想办好大文物,必须跟旅游直接紧密地挂起钩来,否则将很难成气候。当前我们最主要的紧迫任务是,利用丰富的文物资源,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来大力培植文物旅游市场。重点要扶持、培育、完善两个方面的市场:一是文物古玩市场。我省现有的文物古玩市场虽已发展多年,但规模、层次、效益都还不够,急待引导和规范。政府应投一部分资金,力争建立一个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文物市场,并使之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强有力招牌;有关文物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文物市场的管理,引进拍卖机制,促使该市场上档次、上规模、上效益;要鼓励广大文物收藏爱好者和商人积极投身于文物交易活动,使人们有利可图,从而达到进一步了解文物、热爱文物、保护文物和开发文物的目的。二是旅游市场。这里主要指争取客源、完善服务和扩大投资开发。有人说,山西的客源都被北京和西安两大中心城市所吸引去了。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关键还在于自己做。山西的景点开发不在多而在精,不在小而全而在把蛋糕做大做好做出特色来。要加快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旅游服务体系,要积极鼓励各旅行社和旅游公司,想尽一切办法来拉拢客源,只要有了客源,旅游这盘棋就全活了;当前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精心保护和因势利导好广大投资者投资文物旅游的积极性和重点方向,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条件,使目前出现升温迹象的文物旅游投资“热”不断地延续下去。
坚决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确保文物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山西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在保护文物方面更是责无旁贷。否则,我们所失去的,就绝不仅仅是几件文物,而是失去了全省人民、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不能因为要搞经济而忽视了文物保护,更不能因为要加强文物保护而拖了发展经济的后腿。所以说,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
文物战线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由来已久,这直接导致了文物工作的地位作用上不去、管理水平低下和职权利益被损害被分割。比如,有的部门为同文物部门争地盘、争利益、争权力,用尽种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导致文物部门处处被动、疲于应付;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放任农民同文物部门闹事,不断提出各种无理要求,借以要挟文物部门出让部分合法权益;还有的公司或个人,在进行基本建设当中肆意损坏、哄抢文物。我们再也不能让文物部门长期处于孤军奋战的弱势地位了,再也不能让体制不顺、渠道不畅的问题成为长期卡在文物部门脖子上的“瓶颈”现象了。
毋庸讳言,我省文物管理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些距离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比方说,有些珍贵文物,至今尚没有划进保护范围之列;有些虽然挂着保护单位的牌子,但人员、机构、资金、设施以及实际工作均很不到位;有些文物由于缺少有效的保护措施,而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在我们手上被毁掉;文物的研究、交流与开发、利用工作严重滞后,成果寥寥;而尤为严重的是,我省的文物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一些境内外犯罪分子早已将黑手伸向我省的珍贵文物,致使文物失盗与外流现象比较严重。各级文物部门和广大文物工作者必须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要从自身内部着手去研究解决问题,而不能过多依赖外部条件的改善。要在制订规章制度、完善规范程序、建立目标责任、严密监督检查、加强教育培训、确定选题项目、改进技术装备、提高服务水平等多方面,切实采取措施,并最终确立起一套新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我省文物战线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是人才问题:从业人员形不成规模,专业队伍形不成力量,而高精尖的业务骨干和领导管理者更是屈指可数,这同全省文物资源的储备情况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形成鲜明反差。要从三个方面来认真确立和实施好人才战略:一是要尽快建立健全培养发现人才的机制,提倡文物部门同各有关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主动加强横向联系,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二是要尽快建立健全引进外来人才的机制,重点是出台有关优惠政策,使山西成为各类文物人才的“用武之地”。三是要尽快建立健全选拔使用人才的机制,即大胆实行改革,使优者上、劣者下。要在全省文物战线努力倡导一种艰苦创业、钻研业务、求实进取、团结奉献的良好精神风尚。我们坚信,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山西文物将会有更大的作为,创造出新的业绩。
来源:太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