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象山西 > 三晋文明 > 黄河文明

三、龙门——华夏文明第一门

山西制造网    2016-01-22    浏览量:819
  “大禹神功何处有,壶口南去有龙门”。当黄河咆哮万里触龙门的时候,它便进入了华夏文明第一门。

●龙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

  从壶口南行几十公里,便是龙门。黄河水流经龙门被约束于高山峡谷之中,愈近龙门,河床越窄,咆哮的河水在两岸挤压下横冲直撞,至峡谷尽头口处一个急转弯,狂涛倾刻撞在峭壁上,飞起雪浪,河水被迫回头冲上对岸巨石,巨浪迭起,浑黄的河水碰壁之后迅速退回,即刻又与矗立河床中的巨大礁石相击,再次怒涛翻滚,一柱柱河水冲向天空。这时,整个龙门峡谷,天上地下灰蒙蒙,此岸彼岸寒气侵。那情景简直象亿万个仇恨满胸的将士在厮杀混战——空气中迷迷蒙蒙的水之声。一番喧嚣之后,汹涌的狂涛在空中颤抖着摔落下来,落入谷底,终于跳出龙门,形成“龙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的黄河千古奇观。

●4000多年前,当洪水袭来,人类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西方人选择了诺亚方舟,而我们的祖先却选择了抗争……

  传说远古时候,现在龙门两岸的黄龙山和龙门山原是在一起的,黄河流到这里被大山挡住去路,只好横冲直撞,四野奔腾。大禹治水导河至此,凿山成谷,此处便被称为龙门或禹门。

  关于禹凿龙门,《水经注》上有这样的记载:“龙门……大禹所凿,……口广八十步,崖际镌迹,遗功尚有。”《积水》也说:“龙门地势险要,河率破山而行,禹功于此为大。”

  许多研究自然史的学者已经证明,4000多年前,整个地球有过一次自然爆发的异常期,在短短的一二百年间持续严寒、特大地震、百年不遇的水旱灾害频频发生。

  当洪水向华夏民族铺天盖地地侵袭而来的时候,洪水同时也在吞咽着西方那个温馨的“伊甸园”。结果,西方人选择了“诺亚方舟”,我们的祖先选择了抗争——他们在悲伤之后勇敢而沉着地迎接了自然的挑战。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意识、大规模地与自然抗争的伟大行动。大约两千年之后,出生在山西的伟大哲学家荀子又鲜明地提出了“人定胜天”的哲学思想。

●每年暮春之际,江河湖海诸川的鲤鱼争相赴龙门之下,跳跃行进,以期跨越龙门……

  在有关龙门的传说中,流传最广并深受人们喜爱的,大概要数“鲤鱼跳龙门”了。相传大禹凿开龙门后,阔一里有余,两旁是山,不通车马,鱼鳖之类无法逆流而上。因此,每年暮春之际,江河湖海诸川的黄鲤鱼便争相赴龙门之下,成千上万,跳跃行进,以期跨越龙门。而一旦跳过了龙门,鱼便会变成龙。只是所及者寥寥,一年中能登上龙门的鲤鱼不过72条。登上龙门之后,有云雨相随,天火在后面烧去了鱼的尾巴,便化为龙了。

  诗仙李白来到龙门,诗兴大发: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在它看来,那些不成龙的鲤鱼们返回与昔日的鱼兄鱼弟们重新生活在一起,多少低他们一头。诗人把跳过龙门的鱼划为“贵族”,把“点额不成”鱼列为“凡类”。使人不由联想起名落孙山的情景;再加上一个“伴”字,更有点“受气小媳妇”的劲头了。然而这些“名落孙山者”、“受气小媳妇”,来年依然要鼓起腮帮,争相跨越龙门。

 
摘自《魂系山西》,李镇西著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0351-338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