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象山西 > 三晋文明 > 传说典故

古镇碛口典故

山西制造网    2016-02-01    浏览量:633

碛口镇位于山西省临县境内,被誉为黄河第一码头,始于明清,鼎盛于民国初年。过去中国没有铁路,可能到了晚清时期才有了铁路。过去的上百年或者更远一些时候,公路也不怎么发达,特别是连绵不断的大山里就更少有连绵不断的公路了,所以水运就很盛行。南边有江,北边有河,长途运输大部分完成在水上。黄河从甘肃和内蒙那边滚滚而来,河水载着船,船上载着皮毛药材粮油碱盐,随着黄河进入山西和陕西夹着的河道里,行至山西临县碛口镇时,由于湫水河汇入黄河时,卷来了车马牛羊大的山石,拥塞了黄河水道,黄河在此就形成了斜坡形的十多米落差,船若再往下行就有危险,这个危险地段就叫大同碛,也叫黄河二碛。叫二碛,是因为这里的河水落差没有壶口河水那么直接往下跳,一跳两三米深,所以看上去就不如壶口的样子凶险,而这里的十多米落差是缓坡形成,也不象壶口是刀砍斧劈一般,把河床的山石齐齐地劈下一个横截面,河水就象打雷一样轰隆轰隆地跳下去了,所以碛口这地方叫二碛,在黄河落差上排行老二。二碛的河水也响,就象火车一样轰隆轰隆的响声,就不如壶口的水声打雷那么亮,河水到此也不象壶口的水,犹如千万匹黄鬃烈马一样争先恐后往前冲,而是连滚带爬地漫过那些大石头,好象是艰难的向下而去了,但船不能漫过石头艰难而去,船必须得在过碛之前停下来,靠在岸边卸货,碛口这地方就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黄河码头。这个黄河码头就被称为黄河第一码头,就被认为是河运方面的小天津,也就是后来的碛口镇。为什么叫后来的碛口镇呢?因为以前只是一块河边的地方,散住着人家,据《永宁州志》记载,康熙年间,岁大旱,陈三锡看到百姓缺粮断炊,想到北口乃产粮之地,又有黄河运输,于是自己拿出资本,在碛口招商设肆,从北口运来大量的粮食,居民才免于饿殍。从此碛口这地方渐渐的增加了住户和铺面,成为秦晋要津,做大了生意,才变成了后来的碛口镇。这个镇子到现在也不过五六千人,是很小的一个山湾子,能叫镇子,也就是因为生意大的缘故。
                                                                                                                  

来源:山西旅游政务网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0351-338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