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篮小卖”到“品牌整合”——多部门打组合拳力推“山西小米”成全国著名区域公共品牌

山西制造网    2018-01-03    浏览量:519

■阅读提示
    眼下的山西小米,正在由“好米”变“名米”,“名米”卖“好价”。这一切,得益于系列“组合拳”的精准施力:山西小米产业联盟成立、“优质杂粮工程”启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2017年以来,从国家有关部门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市场到农户,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那就是推动我省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山西小米”,把“山西小米”品牌建设成全国著名区域公共品牌,擦亮“山西优质杂粮”这张名片。

 

A 独特地理+政策指引
“山西小米”品牌建设迎来新机遇

    在山西,许多人的一天,是从早晨一碗醇香诱人、营养丰富的小米粥开始的。特别是在老一辈人记忆里,小米是救命的口粮,养活了一代代人。
    如今,随着时代发展、消费升级,人们对主食多样化、保健性需求不断提高,消费市场不断扩容,山西小米逐渐从北方走向南方,遍及全国。
    记者多次在粮食产销衔接会等大型展会上看到这样的场景:现场制作的山西杂粮小吃引得外地客商格外关注,特别是小米深加工产品,比如小米米粉、小米煎饼、小米丸子……令人垂涎。
    山西小米凭什么突出重围,让祖辈耕种在农田里的人们刨出“金疙瘩”?
    与一马平川的粮食大省相比,我省地处内陆,小米主产区均干旱少雨,长期以来,由于谷价偏低,种植过程繁琐,农民过着“捧着金碗讨饭吃”的穷日子。
    然而,正是因为干旱少雨、山高沟深,才使山西成为有机旱作的理想之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杂粮王国”。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山西是著名的“小杂粮王国”,要立足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这既是对山西杂粮的高度评价,也为山西深化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指明了正确方向。
    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优势,加上顶层政策指引,山西小米,这颗镶在山西“小杂粮王国”王冠上的耀眼明珠,迎来了发展机遇——
    国家粮食局对“山西小米”品牌建设予以充分肯定,将其纳入“中国好粮油”行动支持范围。省政府专门听取“山西小米”品牌建设工作汇报,决定“把山西小米品牌打响”,成立了山西小米品牌建设领导小组。
    2017年9月初,我省发布《“山西小米”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各项任务指标具体分解到了省粮食局等十多个相关职能部门。有关“山西小米”的品牌建设布局清晰明朗,多部门各司其职,配合一致打出组合拳。
    我省“优质杂粮工程”建设已经启动,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加快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实现粮食供给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B 品牌旗舰+大户效应
形成合力推动产业发展

    2017年,来自省内的知名小米生产加工企业和科研机构齐聚龙城,共商小米发展大业。最终,20家单位脱颖而出,成为山西小米产业联盟首批成员,集结了行业在种植生产、精深加工和品牌塑造等方面的高精尖力量。这意味着,全产业链将被统一整合。
    “所以,不是所有山西的小米都叫‘山西小米’。”对于本土小米的品牌力量,石耀武充满荣耀感,他认为,只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实现品牌整合,才能实现价值。石耀武是山西沁州黄小米的“掌舵人”,他还有一个新的身份,山西小米产业联盟常务理事兼第一届轮值主席。
    石耀武介绍,“山西小米”品牌以山西区域地理特色为标志,以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为引领,整合现有品牌,通过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精深化加工,打造绿色、营养、保健、好吃的优质小米,满足中高端市场对优质山西小米的需求,到2020年,把“山西小米”品牌建设成全国著名区域公共品牌。
    2017年的“中国粮企山西行”活动中,来自国内大型粮油集团、电商、加工等领域的60余名企业代表,兵分南北两路,考察山西粮食。
    一路走来,山西小米的高营养、绿色有机让人印象深刻。天下谷的三色米,襄谷农斋的富硒米,鲁村富含叶酸的双胞胎小米,贡品沁州黄……收获的季节,一片片沉甸甸的谷穗迎风点头,分外喜人。随之而来的,是一份份合作意向和购销合同。
    然而,在提篮小卖时期,山西小米也曾遭遇“尴尬”,企业难发展,农民愁收入。
    如何破题?山西的企业家们陷入沉思。
    “与其被动等待,不如求新求变,瞄准高附加值产品,对接企业、基地、农户和市场。”省粮食行业协会会长徐剑杰认为,作为小主体,企业与农户在小米产业链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应精准定位市场需求,倒逼优质小米生产、研发,延伸产业链。
    确定目标后,山西各企业相继转型,经过数年的努力,市场上先后出现了婴幼儿、中老年、早餐系列小米粉,以及小米醋、小米饼干等精深加工产品。米糠油产品、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和小米方便粥等产品开发也在进行中。
    与此同时,一种“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的新形式在山西农村兴起。政府、企业、农民多方合力打造绿色谷子种植生产基地,带动农民脱贫增收。
    这些,只是近年来山西小米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谷子的种植、生产早已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从默默无闻到名扬天下,山西小米实现了逆袭。
 

C 政策扶持+多元投入
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

    在当前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有机旱作粮食的背景下,小米作为其中大类,让山西迎来了机遇,更迎来了挑战。
    因为,产业整合、品牌重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沁州黄所在地长治为例,仅一市就有大小170余家小米企业。洗牌的过程不亚于一场“革命”,涉及品牌、资金、人员、渠道等多方面的整合,“每一块都是硬骨头。”
    “再硬都要啃,‘小’而‘杂’容易窝里斗。山西小米要想做大做强走出去,必须经历洗牌的阵痛,形成合力,规模化发展。”2017年11月中旬,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徐鸣深入我省多地调研,对当前山西的做法充分肯定,并认为,山西小米这篇文章大有可为。
    事实上,对于如何“整”,山西早已梳理出清晰的思路。
    “山西小米当务之急不是补短板,而是发扬长板优势,顺势而为。”冷静分析当前形势,省粮食局局长丁文禄认为,放眼全球市场,山西小米成长空间巨大,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小主体真正配得上大产业,产业化之路才能越走越宽,“特别是在品牌建设起步阶段,需要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共同发力。”
    在2017年12月18日召开的“山西小米”品牌建设推进会上,《“山西小米”商标授权使用管理办法》《山西小米固体标准》《山西小米品牌产品营销方案》已获产业联盟讨论通过,“山西小米”品牌整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我省将按照“山西小米”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编制“山西小米”五年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省财政将对发展壮大产业项目给予贴息支持,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培养一批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精、尖、缺人才。
    内外兼修舞活市场营销这个龙头,扎实盘稳北方市场的同时进军全国,借力互联网东风,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目前“山西小米”交易网已进入筹建阶段,将与大型电商合作,举办粮食网络交易会,建立联盟企业线下产品展销体验平台,建立旗舰店、连锁加盟店,多渠道营销即将展开。
    如今,随着向深水区的挺进,行业的需求和存在问题逐步厘清,“山西小米”品牌成为全国著名区域公共品牌指日可待。

来源:山西日报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0351-338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