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太原市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保持战略定力,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经济稳步向好、转型态势强劲、社会和谐稳定。
2021年,太原市将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着力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向着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目标奋力迈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太原市将重点抓好十项工作,以“10个新”开启2021年的新局面。
1科技自立自强 太原要有新担当
2021年,太原市将围绕“六新、强主体、建平台、创机制、汇英才5个聚焦”全力做好科技创新。
在“六新”方面,年底5G基站达到5000座以上,聚焦碳基新材料、半导体新材料、合成生物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等领域,努力建设一流国家级研发基地,重点支持高效电机、轨道交通、智能煤机等领域新装备建设,鼓励手撕钢、笔尖钢、高性能碳纤维等特色产品发展壮大,加速发展智能制造,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在“强主体”方面,鼓励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与高校、院所开展协同研发、融通创新;鼓励建立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优秀科技成果在太原落地转化;重点培育高科技领军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0家。
在“建平台”方面,争取建成首个山西省实验室。加快培育建设太钢“高端硅钢材料”、太原理工大学“先进成形与智能装备”等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太锅“循环流化床燃烧与控制”、科达自控“矿山特种机器人”等5个省级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一批高质量创新创业共同体。
在“创机制”上,充分调动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汇英才”上,今年将引进10名顶级人才、100名高层次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培育选拔使用1000名本土人才,集聚10000名人才后备军。
2现代产业体系 太原要有新速度
2021年,太原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将重点实施传统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新兴产业强引擎工程,未来产业先手棋工程。
传统产业上,全力支持太钢发展,努力打造不锈钢航母,支持太重、西山煤电、中车太原机车等企业,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加快推动山西电机研发制造基地、太原工具厂生产线改造升级、太锅集团构建热电能源供应全产业链、太原酒厂搬迁改造、孔雀油墨厂自动化生产线等项目建设,重新焕发老工业基地风采。
新型产业上,重点推动长城计算机和电源研发制造基地、国科晋云高端整机智能制造等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信创产业集群。重点推动中电科碳化硅基地扩建、弘大芯源高功率器件等项目建设,打造高端半导体材料和器件产业集聚区。重点推动大地紫晶新基建大数据共享平台、百度云计算中心等项目建设,创建国家级超算中心。重点推动山西合成生物产业园、太钢高端碳纤维三期、太原晟旭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项目建设,打造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生物基新材料、碳基新材料、新型化工材料产业集群。重点推动山西智能装备产业园、山西煤机智能装备制造等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太原富士康做大做强,打造“太原智造”新名片。重点推动山西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禧佑源航空科技再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
未来产业上,依托华为、百度、科大讯飞、阿里云等龙头企业,推动建立创新中心。生物技术领域,重点依托合成生物技术,支持在生物材料、生物燃料、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的研发应用。集成电路领域,重点支持碳基集成电路、第四代半导体等新技术研发。
3建设品牌强市 太原要有新动作
2021年,太原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质、扩大生活性服务业供给、做强文化旅游支柱产业、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四个方面发力。
长风商务区、晋阳湖片区、汾东新区要建成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带。鼓励盘活老旧楼宇资源,为总部经济、金融保险、科技教育等高端现代服务业释放发展空间。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全市有意愿技改的规上工业企业提供智能化“一对一”改造方案。推进综改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依托传化、中鲁、快成等物流龙头企业,打造服务全省、承接国内、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产业集群。
在扩大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上,加快远大购物、新城吾悦、苏宁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晋阳湖夜经济+假日经济带,打造“满意消费在太原”品牌。钟楼街改造7月完工,打造千年商脉、钟鸣并州的特色国际名街。
擦亮“唐风晋韵·锦绣太原”金色名片,打造“全域旅游”太原样板。启动晋阳古城遗址公园建设,加快锦绣山庄康养小镇建设,太原古县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园5月对外开放。高标准推进太山和青龙古镇申报4A级景区晋祠、天龙山5A级大景区创建工作。
加强与京东、字节跳动等国内知名平台的战略合作,培育壮大全球蛙、贡天下、乐村淘等本土电商骨干企业。推动武宿综保区二期尽快封关运行,加快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跨境电商生态圈。
4深化改革开放 太原要有新举措
2021年,太原市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在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开发区创新发展、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四个方面做出新举措。
国企改革方面,加快169户市属国有企业脱钩改革及整合重组。金融体制改革方面,组建太原农商行。财税体制改革方面,严格政府债务管理,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加快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做好清徐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支持综改区筹建国际合作园区、申建国家级新区,在发展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上作出示范。中北高新区要发挥科教优势,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于一体的高端产业集聚区。清徐开发区要持续推进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建设,在做大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上取得突破。西山示范区要围绕发展观光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谋划和建设一批特色项目。阳曲示范区要围绕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发展,走出一条有机旱作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路子。2021年,力争全市开发区签约项目增长30%以上。
推动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以政策扶持推动企业发展“加速度”,研究制定“最优”政策包,支持各类企业加快发展。全年力争新办小微企业1万户,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40户以上。
在招商方面,紧盯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布局,加快引进一批头部企业和优势企业。用好开放平台,办好“中博会”、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晋阳湖峰会、人工智能大会、尧城国际通用航空飞行大会,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5城市更新行动 太原要有新提升
2021年,太原市将以“老黄牛”精神一体推进“四治”,以精准定位绘好发展蓝图,以工匠精神推进城市建设,以绣花功夫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持续深化“九乱”整治和“两下两进两拆”专项整治。
建设太原至忻州城市快速通道,打造太忻科技创新走廊。积极推动火工区、二电厂搬迁,为城市发展腾出空间。规划建设生态湿地公园,沿东西北山布局一批特色小镇,形成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五一”前完成南宫改造,国庆前完成五一广场改造,年内完成拱极门-东三道巷府城文道改造。推进综改区会展中心、会议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商务中心“五大中心”建设。实施坞城南路快速化改造,启动化章街西延工程,加快建设马练营路北延工程,完善太榆交界区域路网。
完善交通体系,全力支持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加快高铁东环线前期工作,推进地铁1号线建设,3号线、R1号磁浮线争取早日开工。推进西北二环、古交-娄烦-方山、阳曲大盂-盂县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迎泽大街东延、千峰路南延、泥向线等道路建设。上半年建成滨河自行车专用道。年内完成双塔公园、龙城公园、汾河四期工程,推进晋阳湖公园二期、海洋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全年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以上,加快解决“停车难”问题。打通一批断头路,畅通道路微循环,提升市民出行便利度。
6推进乡村振兴 太原要有新局面
2021年,太原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实施“特”“优”兴农行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95.3万亩、产量5亿斤目标任务。推进农产品市场和冷链物流建设,确保“菜篮子”“米袋子”数量充足、价格稳定。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动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明显增强。
培育万亩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基地,布局千亩有机旱作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加快推进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壮大十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进入中高端消费市场。实施品牌强农行动,做优“阳曲小米”“娄烦山药蛋”“清徐葡萄”等区域特色公共品牌。支持清徐特色食品产业集聚区建设,建设太原药茶旗舰店,打造迎泽区药茶一条街。实施产业富农行动。发展汾东休闲农业、晋祠稻花香等乡村产业,打造一批特色新型农家乐及民宿集聚区。
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20个新时代美丽宜居示范村升级版。
7改善生态环境 太原要有新突破
2021年,太原市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以更大力度“降碳”,以更严举措“治污”,以更高标准“增绿”。
在“降碳”方面,今年太原市清洁供暖改造覆盖率达到90%以上,重点煤矿全部接入铁路专线,钢铁、电力、焦化等重点企业接入比例达到80%以上。建成区新增公交车、环卫车全部采购新能源车辆,现存车辆年内全部更新。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医废处置中心等项目建设。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推进工业炉窑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加快风神轮胎、东山石灰石矿搬迁。水污染防治方面,实施汾河上游段保护与修复工程,启动龙城、杨家堡污水处理厂增量技改工程,开工建设北郊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年内完成晋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持续推进城市污水截流、雨污分流改造,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稳步实施受污染耕地、建设用地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
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步伐,全力推动东西山30处环城森林公园提档升级,完成营造林46万亩,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加快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步伐,各城区均衡配置一批游园绿地,完成虎峪河西延、九院沙河西延、化章街、大运路等配套绿化工程,年底新增绿地3000亩。
8增进民生福祉 太原要有新成效
2021年,太原市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切实解决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难题,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成培训5万人以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力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各城区新建公办园不少于3所,各县(市)不少于2所。
加快建设健康太原,加快市第三人民医院迁建、市第四人民医院改扩建等项目建设进度,推进市中心医院等5所医院信息化建设。持续改善居住条件,全年筹集4万套房源,启动10个城中村、3个棚户区改造,完成老旧小区改造700个以上。
强化公共文化供给,办好首届晋剧艺术节,建设城市书房,申报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实施“百馆兴体”工程,继续办好太原国际马拉松赛、环太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今年重点围绕以下方面:解决10个最拥堵的医院、学校周边“停车难”问题;开通地铁站点直达综改区、武宿机场、太原南站、中北大学、中北高新区等7条公交线路;采购45辆救护车及配套车载设备,增设重症监护床位128张;采取托管方式,建设10所康乐幼儿园分园,扩大优质公办学前教育供给;简化校车审批手续,保障学生出行安全;开展“校校有食堂”行动;新建改造社区食堂140个;继续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完成不动产登记5万套;建立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实现残疾人群体全覆盖;继续向特殊困难群体发放“爱心奶”;启动新建消防站点31个;新建二类以上公厕150个。
9守护人民健康 太原要有新作为
2021年,太原市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精准精细管控,坚持平战结合,完善疾控体系,全力守护人民健康。
在精准精细管控上,太原市突出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从严做好国际航班经停分流、入境货物和冷链食品检验检疫消杀等工作。加强医疗机构、商场超市、住宿餐饮、“三站一场”等重点区域防控。精准落实核酸检测、隔离医学观察、健康监测等措施,坚决防止疫情出现新燃点。
持续加强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建设,充足储备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防、控、治、研”四位一体,加强市、县疾控机构和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传染病防控能力。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提高实时分析、集中研判、预测预警能力。健全医防协同机制,强化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推动医防机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
10转变政府职能 太原要有新形象
2021年,太原市以“孺子牛”精神,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太原市委带头学习,全市干部群众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市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实行政府权责清单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度,提高行政职权运行的规范化水平。
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市级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实现95%以上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继续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实行“政府统一服务+承诺制”改革模式,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政府统一服务,最大限度便利于企。推出不少于100项“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高频事项,实现“自助办”“就近办”“全城通办”。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结合企业信用风险分级管理,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突出国资国企改革、项目资金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