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国资源经济转型提供“山西经验”

山西制造网    2017-09-21    浏览量:485

    继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9月11日,国务院公布《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国家对山西给予的支持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也是山西数十年来获得的最大力度的支持。国家不仅将全力支持山西转型发展,力争早日走出一条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努力把山西省改革发展推向更加深入的新阶段,同时对山西寄予厚望,在不久的将来让“山西经验”成为其他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经验。

  1 确保与全国同步达小康

  2010年,山西被确立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然而,这样的“综改区”在全国不下十个。而此次国务院专门针对山西出台的《意见》,全文分8大部分共30条意见,不仅显示了对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视,而且国务院针对一省出台如此全面的政策措施也相当鲜见。

  《意见》目标明确,到2020年,重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能源革命总体效果不断显现,支撑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煤炭开采和粗加工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显著降低,煤炭先进产能占比逐步提高到三分之二,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水平大幅提高、供应能力不断增强,打造清洁能源供应升级版。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争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初步建成国家新型能源基地、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转型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居民,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由此可见,不远的将来,山西多个产业类别要达到“国家级”级水平。其中除山西有自身比较优势的煤炭相关产业外,“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两个产业形态则代表了新型经济的发展方向,对山西走出“一煤独大”、摆脱粗、黑传统形象具有里程碑意义。

  2 掀起两场“能源革命”

  作为国家能源基地,这是山西的资源禀赋所决定的。几十年来,山西因煤盛、因煤衰,经济起起伏伏,在全国经济大格局中的地位沉沉浮浮。煤时而是山西的“财神爷”,时而是山西的“背锅侠”,山西经济离了煤不行,但总依靠煤也不行,因煤导致的经济结构“粗、黑、重”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也困扰了山西几十年,直至今天。

  因此,把山西打造为能源革命的排头兵,在山西发起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消费革命,是山西的自身特点和发展历程决定的,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在山西布局的战略谋划。在《意见》中,两个“革命”格外显眼。

  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引导退出过剩产能、发展优质产能,推进煤炭产能减量置换和减量重组。优化能源产业结构,重点布局煤炭深加工、煤层气转化等高端项目和新能源发电基地。鼓励煤矸石、矿井水、煤矿瓦斯等煤矿资源综合利用。结合电力市场需求变化,提高晋电外送能力。布局太阳能薄膜等移动能源产业,打造移动能源领跑者。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支持山西省开展煤炭消费等量、减量替代行动,扩大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试点范围,因地制宜发展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强对“煤改电”、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资金补贴支持。加快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焦化、煤化工等重点领域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在农村居民用煤等重点替代领域,实施一批电能替代工程。加快实施民用、工业“煤改气”工程。

  3 30国企率先试水“混改”

  率先选择30家左右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是《意见》的一大亮点。

  《意见》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制定出台山西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方案,率先选择30家左右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在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深入推进全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除极少数涉及国家安全的国有企业外,鼓励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通过整体上市、并购重组、发行可转债等方式,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支持中央企业与山西省煤炭、电力企业通过相互参股、持股以及签订长期协议等合作方式,形成市场互补和上下游协同效应。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山西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重点支持山西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支持山西省开展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和先进产品。支持开展传统产业绿色改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发展一批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产业链。支持山西省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

  4 搭上“一带一路”的发展快车

  人们还记得对山西“不东不西”、“不是东西”的调侃。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山西夹在东部快速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中间,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黄金发展期。地理位置“尴尬”,使得国家一波波的政策甘霖未能滋润到山西的黄土地。

  “一带一路”成为国家的新战略后,紧邻“一带一路”通道的山西本应积极抢抓机遇,但迄今为止仍出奇沉默。好在这次国家并没有把山西落下,力促其融入“一带一路”,搭上新时代的发展快车。

  《意见》提出,山西构建联接“一带一路”大通道,完善物流基地、城市配送中心布局,打造一批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大型综合物流基地。支持在物流基地建设具有海关、检验检疫等功能的铁路口岸。有序推进太原至绥德、保定至忻州、大同至集宁、运城至三门峡等铁路前期工作。中央预算内投资、车辆购置税资金、民航发展基金等对符合条件的山西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予以支持。将山西省列入普通公路重载交通建设试点。支持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积极支持山西省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成熟改革试点经验。

  山西不仅要搭上“一带一路”的车,还要创造条件搭上雄安特区的车。《意见》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建立合作机制,实现联动发展。构筑京津冀生态屏障,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山西省符合条件的生态环保项目予以支持。鼓励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探索跨区域共建园区的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模式。加强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5 多市获国务院“点名”

  《意见》中,山西有多个地市级城市获国务院点名,在国家级政策中亮相,无疑是此次深化改革的幸运儿。

  太原作为省会城市,既是政策的受益者,同样也是责任的担当者。意见提出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太原市的表现举足轻重。大同作为晋北重镇,山西乃至全国的煤炭重点产区,近年来致力于转型发展,旅游经济搞得风生水起。

  然而,不管是大同,还是长治、临汾,煤炭仍在经济中占着主导地位,经济需要持续发展,资源却是有限的,正如吕梁部分区域已经面临“断粮”,资源枯竭如悬在这些城市头上的一把剑,使得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紧迫性日益增强。

  此次,国务院的“关怀”泽及多个地市,甚至对县区的发展都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意见》要求,加快资源型城市特别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促进城矿协调发展,推进产城融合。支持长治市创建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研究建立大同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太原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支持具有较好基础的城市创建创新型城市。支持太原、大同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支持山西(阳泉)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试点建设。推动大同、运城、五台山机场航空口岸开放,加快太原、大同、临汾无水港建设。

  6 荣当“榜样”不容易

  《意见》指出,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和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加快破解制约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走出一条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努力把山西省改革发展推向更加深入的新阶段,为其他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经验。

  《意见》的远期目标为:到2030年,多点产业支撑、多元优势互补、多极市场承载、内在竞争充分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清洁、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基本完成,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经验,经济综合竞争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长期以来,除几个边远省份外,全国大部份省份都是山西学习和借鉴的对象。深化改革要求山西为全国提供经验,这让习惯了学习,以别人为榜样的山西有点不太适应,但角色转换的背后是国家对山西所寄予的厚望。而且,国家让山西树立榜样和典型的领域有山西擅长的,也有山西需要“摸着石头”探索发展的。正因为如此,更体现了国家对山西的充分信任,相信山西“一定行”。

来源:山西商报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0351-338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