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制造业强国,几乎没有人不会想到德国,因为太多的知名品牌都来自于德国,西门子、奔驰、宝马、阿迪达斯等等,从电子产品到汽车,再到服装,德国制造可以说覆盖了几乎所有生活中的领域。那么到底德国有着怎样的历史,诞生出了如此多优秀的品牌,他们的制造业究竟有怎样的过人之处,工匠精神又是如何在德国制造业身上体现,了解了这些,这或许能为中国制造业带来些许启发。
当工匠精神成为一种民族性格
德国制造业能够如此发达,和国家对制造业的严格把控、制定规章制度是密切分不开的,可以说政府的规制为德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得工匠精神逐渐成为一种民族的性格,一直延续到现在。
早在18世纪,德国就出台了严格的商标保护法,这对于手工业者来说无疑是个很好的政策,保护了企业的品牌独立性,工人的热情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二战后德国又形成了一种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严厉打击垄断、鼓励良性竞争,为家族企业提供了一系列政府支持,使得工匠精神得以在整个制造业行业蔓延生长;另外,德国政府同样重视行业标准和质量管理认证,制定了一整套机制便于管理,为工匠精神提供了更多空间,这种精神已经成为德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提到德国,很多人都会想到“严谨”这个词,正是因为严谨的态度和执着不服输的性格,让德国工匠者们具备了负责任、有荣誉感的素质,每一个德国人都带有浓烈的城市自豪感,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奠定了工匠精神在德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激励着德国工匠推陈出新,不断提升,以防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认准“身后名” 不贪“眼前利”
德意志国家可以说也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国家,对于记忆、对于文化、对于历史,德国人有着独到的喜好和见解,“喜新厌旧”可不是德国人的特点,这就造就了德国产品经久不衰的寿命,对于德国制造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它的质量不过关。有人做过实验,德国制造的圆珠笔在地上被摔10次依然完好无损,能够正常使用;居民房过120年都不会倒,如果被战火摧毁,德国人甚至可以照原样重新再建起来。
二战中,美国炸毁了德国的一座王家歌剧院,有着深厚历史记忆的德国人怎会就让这座歌剧院成为废墟,这可是花了200年的时间才建好的歌剧院。所以在二战后,德国就召集来科学家、考古学家、建筑师等约百号人的专家团队对这片废墟重新开始规划建造,终于在35年之后为世人展现出了一个全新的歌剧院,你根本无法想象这居然是二次改造的成果。
所以说,德国的工匠师从来不会只顾眼前利益,他们更看重的是能够为后人留下些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当多少年以后世人在谈论一件产品、一个建筑项目时,能够说出这是谁的杰作,这或许才是德国工匠师们所期盼的,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一种荣誉。
德国制造“物美价不廉”
每个国家的制造业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如果说中国的制造业有很多物美价廉的产品,那德国产品就一定是“物美价不廉”了,德国制造的竞争力从来不在价格上,他们更追求的是产品的质量、技术和服务。
所以,德国制造更讲究精益求精,他们把工匠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做到极致才罢休。无论是技术、技艺,德国制造都走在前列,不断创新与改革,就是为了让每一件制造品都能够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如今德国制造业提出工业4.0战略,认为未来全球制造业将朝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不仅仅是德国制造业的一次改革,更是全球制造业迈向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正是因为如此坚定的工匠精神品质,才奠定了德国制造经久不衰的强国地位,德国以工业制造为核心,加强品牌建设,这是中国制造值得学习的地方。中国制造业很大程度上就是缺乏这种细致的工匠精神,才导致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强有力的品牌,在接下来的强国之路上,我们必须秉承“工匠精神”,深入研发,积极创新,定会尽早实现强国之梦。
来源:中国奥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