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当前看“六稳”⑦丨聚焦稳企业稳增长 财税金融政策精准发力

山西制造网    2020-03-03    浏览量:684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section style="border-color: rgb(216, 40, 33); margin: 0px; padding: 0px; text-align: justify; color: rgb(0, 0, 0);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letter-spacing: 0.39px;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0px;"="" normal;="" 255);="" 255,="" rgb(255,="" 2;="" !important;="" 100%;="" break-word="" 0px;="" 17px;="" sans-serif;="" arial,="" yahei",="" "microsoft="" ui",="" yahei="" gb",="" sans="" "hiragino="" sc",="" "pingfang="" neue",="" helvetica="" border-box;="">

  近日,央行、财政部、国税总局、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财税、金融、社保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对缓解中小企业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人士表示,在后续财政等多方面政策的持续发力下,经济活动有望持续改善,而更加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将会快速推出。  
  

政策出台使经济活动指数重新出现回升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8331.3万户,带动就业人口超2亿。为支持个体工商户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同时加快复工复业,财政部、国税总局最新发布通知,自3月1日至5月31日,对湖北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除湖北省外,其他省区市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与此同时,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以减轻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影响,使企业恢复生产后有一个缓冲期。从2月到6月可对中小微企业免征三项费用,从2月到4月可对大型企业等其他单位减半征收。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参保单位,包括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可申请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执行期为2020年内,缓缴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同时,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
  
  “受疫情影响,2月制造业PMI呈断崖式下跌,降至有历史数据以来的最低值。显而易见,疫情对中国短期冲击不容小觑。”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蒋冬英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疫情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活动带来不确定性,导致企业“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海外经济体出于对疫情扩散的担忧,将其对中国出口依赖度降低,订单转移现象不减。但随着疫情缓解及各地生产复工稳步推进,疫情对生产活动的供给冲击将减轻。
  
  2月19日以来,或受新增确诊病例明显减少利好影响,再加上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叠加全国复工率逐步修复,经济活动指数重新出现回升,前期持续偏低的城际经济活动开始出现回升迹象。截至2月28日数据,一线城市与准一线城市返乡人群返程复工指数从2月14日的约30%分别上升至47.9%和42.9%,返程速度加快。
  
  从数据看,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冲击的能力显著弱于规模以上企业,2月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生产指标分别为28.3%和28.1%,小型企业生产指标仅为26.1%。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秘书长丛亮表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逐步提高,浙江已超过90%,江苏、山东、福建、辽宁、广东、江西已超过70%。”2月26日,中小企业复工率为32.8%。
  
  各机构分析称,近期政府加速政策出台,综合利用多种财税金融手段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或是近一周多以来经济活动恢复加速的重要原因。在后续财政、货币等多方面政策的持续发力下,经济活动有望持续改善。
  

金融部门应大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增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各行各业都受到疫情的影响。央行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及资金供给稳定。财政部给予疫情相关企业和个人贴息、税费减免和税收扣除等优惠。银保监会督促金融机构重点服务受疫情影响的地区、行业、企业和个人。证监会确保资本市场平稳,支援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地区、企业和投资者。各金融机构也推出支援措施,在抗疫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泰证券宏观分析师梁中华表示,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全球经济本身就不具备企稳回升的动力,疫情的到来只是加速了经济下行节奏而已。各国政策也基本都被资产价格“绑架”,货币放松步伐将加快,更加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将会快速推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本报记者表示,2月以来,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先后下调逆回购和MLF利率,引导LPR利率下行,为企业应对疫情影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发挥了作用。下一阶段,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金融部门应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增长,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有空间,可适时适度下调存款基准利率,继续引导LPR利率下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特别是采取提高小微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占比等措施,加大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力度。
  
  疫情使得金融机构暴露出在运营管理、业务产品、财税管理和组织及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普华永道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疫情在对中国经济带来冲击的同时,促进金融机构对其业务模式、连续性、盈利能力与恢复能力的反思。金融机构暴露出对数字化办税平台的熟悉度不高、税务机关纳税服务线上咨询力量配备不足等问题。此次疫情危中有机,金融业应借此加速推进转型。
  
  普华永道负责人称,金融机构应提供“触手可及”的金融服务。疫情将促使金融机构加快线上化进程,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中小企业面临困境,金融机构已对传统业务理念和风控政策进行适度调整,确保金融资源流向最需要的领域。如银行的信贷政策向小微企业、防疫相关产业等领域倾斜。未来要更好地借助科技,实现金融服务的推陈出新。疫情还迫使线上税务工作的处理短期内成为必需,金融机构应借此推动企业财税管理自动化,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突发情况未雨绸缪。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0351-338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