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腾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下称FIT)在台湾的唯一一名员工,陈仪庭的2016年只能用“忙碌”来形容。
“一周之内,从南到北,我每天基本都在外面跑。”在采访的间隙,陈仪庭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他已经很久没有在办公室内坐过了。
2016年2月,微信支付正式落地台湾,台北101大楼是它接入的第一个商户。从那时候开始,陈仪庭就开始了自己的忙碌生活。他说,自己的日常工作内容就包括了开拓新的客户,以及对原有的客户进行运维。
陈仪庭对微信支付这一年来在台湾的推广成绩颇为骄傲,“从南到北,我们已经接入了大约3.5万个支付点。”目前,能够使用微信支付的商户包括新光三越百货、莎莎、7-ELeven便利店、全家便利店、升恒昌免税店等,覆盖了餐饮、百货、退税等消费场景。
“以便利店为例,”陈仪庭进一步解释,“台湾岛内大约有1.05万家便利店,现在微信支付已经在其中的9600家开放使用,我们也对其中的店员进行了培训。”
从2016年初开始,微信支付逐渐将触手伸至境外。目前,它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的11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其中包括了日本、韩国、泰国、中国香港等广受中国游客欢迎的国家和地区。根据腾讯方面给出的数据,截至去年10月,全球范围内共有约9万家商户已经提供微信支付服务。
更好的消费体验
从2011年6月开始,中国大陆的部分城市开始逐步放开赴台个人游的申请。《人民日报》在2015年底的统计显示,入台陆客人数累计已达1213万人次。
台湾是大陆旅客最为方便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尽管近来入台游的旅客数量有所减少,但整体的数字依然高居不下。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商户们也不得不做出改变,来迎合大陆游客的消费习惯。
西门町是台北市内最为著名的消费商圈之一。从购物广场,到日常杂货铺,再到手艺人摊位,数以百计的商铺坐落在这里。不少当地的零售业从业者都表示,大陆游客来到台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购物;而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大陆游客开始询问移动支付的事宜。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一些陆客到店内挑选好东西,准备付款时,都会问我们接不接受微信支付,我只能说暂时还不支持。”回忆起一年多前的情景时,西门町内一家便利店的店长说,自己当时对微信支付基本还没有概念。
尽管微信在2012年前后就已经进入台湾,但它在当地的影响力远逊于LINE或者Whatsapp等。但在不少当地民众的眼中,它还只是一款社交聊天应用而已。
然而,随着询问与微信支付相关信息的大陆旅客越来越多,台湾的商户们开始主动地拥抱这一变化。目前,微信支付已经在西门町内的不少商铺落地。
新华社报道显示,在2016年1月到11月间,来台陆客人数为324.2万人次。尽管数字相比2015年同期有所下降,但绝对数量依然较大。对于台湾当地的商户来说,他们希望微信支付的到来能够持续刺激大陆游客的消费贡献。
“消费的过程方便了,可能陆客之后也更愿意消费。”上述便利店店长对于之后的前景还是颇为乐观。界面新闻记者在台北街头看到,大多数支持微信支付的店铺,现在都会主动在店门外贴出相关的大幅告示或者宣传板,以起到告知作用。
战火燃起
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9.4万亿元,同比增长274.9%;其中,支付宝占比42.8%,作为微信支付后端基础的财付通,占比则是20.0%。
相比于几年前接近“二八开”的比例,双方的差距已经开始收窄,两家之间的暗斗也已开始白热化,今年的红包大战就是一个例子。但双方似乎都不满足于在国内市场展开竞争,海外市场成为了两家巨头的下一个目标。
国家旅游局统计的数字显示,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亿人次;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则表明,自2012年起,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
这一切都意味着,出海已经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首先走出去的是支付宝。从2014年开始,蚂蚁金服就开始了海外布局。2015年,包括泰国皇权免税店、新加坡环球影城等地都已经接入了支付宝。
2016年初,支持支付宝的海外商户数量已经达到6万家。四月,在哥本哈根举办的“Money2020大会”上,蚂蚁金服表示,准备用三年帮助100万家境外商户进驻支付宝。
宝岛台湾自然也是支付宝的目标市场之一。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支付宝入台的时间要比微信支付早一些,接入的商家数量大约在在4.5万至5万家之间,就当下而言,支付宝在台湾还是比微信支付有一定优势。
到了2016年初,微信支付全面开始自己的境外扩张。第一个获益的是韩国。微信支付高级产品经理殷洁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当时在韩国,有一些商户找到了当地的团队,询问起了接入的可能。
之后,微信支付在韩国迅速发展,2016年4月的一篇媒体报道称,当时韩国支持微信支付的商户就已经有8000多个。在前不久进行的“2017微信公开课”上,韩国新世界平台商务规划部部长金旲祐也表示,韩国新世界集团中,微信支付销售额由初期的5%增加到10%-15%,并呈一路上升态势。
当下的台湾,除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之外,还存在着如欧付宝、LINE Pay等移动支付方式。但上述业内人士称,其他所有渠道的发展,均不如近年的微信支付以及支付宝来得凶猛。“这两个渠道背后都有着雄厚的支持。”他表示。这意味着两大支付平台在当地的争斗,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
微信支付因此需要加快扩张步伐,在内部人员看来,微信本身的社交属性就是它们追赶支付宝的最有力武器。
“在海外,商家对于微信支付的理解,可能没有国内那么深刻。”殷洁表示,“在他们的概念中,可能我们同样也只是一款支付工具,但事实并非如此。”
从本质上看,微信依旧是一款社交工具。即便是支付,也只是其下的诸多功能之一。对于微信团队来说,更好地利用社交属性,才能帮助它们从竞争中更快领先。对于境外商户而言,微信支付能够给它们带来的,就是针对中国游客的长期运营和服务提升的能力。
这一理念同样被应用在了微信支付落地台湾的过程中。在腾讯台湾区协理林芳璟看来,微信公众号是微信海外生态的关键所在,即便是支付功能,也必须与公众号结合,才能为商户和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除了服务和购物资讯,公众号还能搭建自有的跨境电商平台,联合微信卡包进行长期的会员经营,提供更好的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合并起来,成为了一个生态圈。”林芳璟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事实上,微信支付的这种战略,与腾讯所倡导的开放思路是分不开的。同样是在“2017微信公开课”上,微信公开课讲师张微敏就这样形容微信支付的商业链条:“微信是土地,给生态里面的伙伴输出资源、产品和能力。”
至于支付宝,从公开资料来看,所采取的策略和微信支付多有相似。此前在接受界面新闻的采访时,支付宝欧洲业务负责人刘宇称,希望在境外完成第一步的线下布点之后,利用通过大数据的手段,给商户带来更多附加价值。
目前在台湾,和支付宝达成合作关系的收单行暂时有玉山商业银行、元大商业银行,以及台新国际商业银行三家。不过,两个平台暂时都还没有将服务提供给当地居民使用的计划。相关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法规限制是阻碍这一步的关键所在。
在微信支付团队看来,2016年是它们加速圈地的一年,2017年,它们则需要更好地维护好这些合作伙伴。
“之后我们的重点暂时会是商户的运营,让他们能更好地接触到中国游客,挖掘游客身上的价值。”殷洁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社交+支付”的落地
微信支付希望以“社交”作为卖点的算盘打得响,而一些商家也已经从中得到了甜头。
Home Hotel是一家台湾本土的酒店品牌,坐落在台北信义区的它们,面对着来自君悦、W酒店等世界知名豪华酒店品牌的竞争,想要冲出包围圈,差异化运营是必然的选择。
“在我们的酒店中,顾客可以看到台湾本地特色文化的具体体现。”Home Hotel品牌的营销经理陆念新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无论是在大堂还是在房间里,我们都会放置一些本地手工艺人制作的器具,让顾客感受到我们不同于大酒店的特色。”
除了打出“本土”这张牌外,Home Hotel还想到了与微信合作的形式,来获取更多的客源。
2014年,陆念新在一次接待大陆游客时了解到,这些陆客对于之后的游玩已经做好了详尽的规划,他们对于一些当地景点的了解,就连自己这个当地人都望尘莫及。赞叹之余,陆念新想到,也许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来推广旅游资讯,从而吸引大陆游客的注意。
然而尽管这个念头早已萌芽,但却难以实行。这是由于境外主体开设的微信公众号,只能向微信的境外用户开放;直到腾讯方面慢慢开放这方面的限制后,境外主体才得到了开设面向中国大陆的微信公众号的机会。
2016年3月份,Home Hotel的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但运营之初,陆念新发现,他的设想所呈现的效果并不如预期。
“台湾这边的语言习惯和内地有很多不同。”陆念新说,这是困扰他的最大因素。为此,他正在努力摸索适合大陆居民的营销词句。另外,只有旅游资讯,推广效果也不算好。“为旅客们提供旅游资讯,对我们来说作用并不大,我们需要别的方式来将他们转化为我们的客人。”
带着这个观念,Home Hotel从2016年第三季度开始引入了微信支付。现在,旅客们可以在酒店的前台通过微信来支付房费。就目前而言,这种新模式已经起到了一定效果。
陆念新称,现在使用微信支付的顾客数量还不算太多,一个月大约只有3到4笔的交易是通过其完成的,但他预计这个数字在2017年会有所提高。
“重要的不是现在的成绩,而是能够让顾客知道,我们这边也可以使用他们熟悉的支付渠道,可以给他们留下一个印象。”陆念新说。
下一步,陆念新希望微信支付的权限能够进一步被开放,使得用户能够直接通过公众号预订房间,这会是让Home Hotel这个品牌继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目前而言,很多预订都是通过OTA(在线旅行平台)来进行,这样,我们就不得不让出一部分利润。”在陆念新看来,这是酒店业目前的一个痛点所在,而与微信支付的合作,会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之一。
除了酒店外,百货公司也对于微信支付在台湾的落地很有兴趣。当微信支付在台湾的团队找到这些百货的负责人员时,他们对于合作的态度是积极的。
台北的地标建筑101大楼由台北金融大楼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和运营。在接受采访时,台北金融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的商场事业处总经理戴荫本就感受到了大陆游客强大的购买力。
“以101大楼的购物中心为例,2016年,进行购物后退税的交易数量大约有10万笔。”戴荫本说。在其中,微信购物的比例又大约在10%左右,这并非是个小数目。因此针对大陆游客,101大楼方面也和微信支付在营销上有所合作。
戴荫本介绍,大陆游客只要在101大楼的购物中心内以微信支付的方式购物后,就能够自动关注101大楼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游客可以了解到实时的购物优惠,还可以通过公众号申请贵宾卡,获得积分。
当然,和境外商家在支付上合作,也能够帮助微信更好地提升海外影响力。
一直以来,作为社交工具的微信,国际化的效果并不算好。在全球范围内,它们很难从Whatsapp、LINE、Facebook等公司的手中抢来份额。有媒体曾经形容过:“在国外,一看到使用微信的,就知道他一定是华人。”
微信支付的出海则正在改变这一切。正如上述台湾商户所提到的,为了吸引陆客,他们不得不学着去运营微信公众号,与游客维持交流。在这个过程之中,使用微信将会逐渐成为这些商家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许缺口就会在其中被打开。
打通收单行
微信支付在台湾的落地过程,其实并不简单。首先,当地的收单行是它们所绕不开的。
在台湾,2015年正式实施的《电子支付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像微信支付这样的境外机构在台湾落地时,无法直接签约商户,必须通过收单行来接入。
想要和银行合作,微信支付首先需要确认,对方是否符合两岸的相关法规,以及它们本身的软硬件设施是否能够配合得上腾讯方面的要求。
这是淘汰率最高的一个过程。陈仪庭说,自己从2016年1月以来,和台湾当地接近20家银行进行过洽谈,但一大半都不符合上述的条件,许多银行都倒在了第一关上。
过了第一关的银行,接下来就需要搭建整个跨境支付的系统。这其中包括了清算、换汇、资金流动等部分。内部的系统构建完毕之后,银行方面还要准备商户端的支付系统方案。
前两个阶段算是微信支付落地的前期准备。这些工作完成后,陈仪庭就需要帮助银行构建招商团队。他表示,这一个步骤算是整个环节之中最难的。
在台湾传统的金融圈子中,商户在考虑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时,往往只会简单地比较不同平台之间的费率。陈仪庭正是希望通过提前的理念灌输,让银行们跳出这个固有思维。“微信支付本身不是银行自己的服务,所以它们首先需要理解其中的逻辑,之后才能更好地在招商过程中说服商户。”他说。
银行获得了商户,不代表陈仪庭工作的结束。在最后一个步骤中,他必须参与到日常运维之中,作为FIT在台湾的唯一代表,无论是商家或是银行,只要在运营上出现了问题,他都必须参与解决。
“这样一套步骤走下来,最起码也需要六个月的时间。”陈仪庭说。
目前,微信支付已经与台湾当地的六家银行机构达成了合作协议。陈仪庭表示,在今年,还有另外四家银行也即将会上线微信支付。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相比于商户,银行拥抱新变化的意愿也许会较淡;对于它们来说,稳定才是硬道理,移动支付及其潜在的风险,是树立在银行和微信支付团队之间的一道鸿沟。
然而事实上,一些台湾当地的银行对于微信支付的到来却表达出了积极的态度。这是团队在开拓时所没有想到的。
台湾新光商业银行(下称新光银行)于2004年正式成立。在当地,新光银行还算是银行中的小字辈,这也使得它们更乐意接受这种新变化。
新光银行数位金融部协理蔡佩如最近身上的担子很重,因为她所在的部门就负责与微信支付的对接工作。“我们整个部门的绝大多数同事都会参与到整个推广的过程中,包括招商,以及对于商户的一些培训。像比如百货商场这样的大型商户,培训的时间可能会长达一个月。”蔡佩如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这背后所承载的,是新光银行希望借助与微信的合作快速成长的希望。她说:“相比于那些传统的老牌银行而言,新光银行的规模比较小,所以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获得竞争优势。”
除此之外,新光银行与微信的合作,也有助于其母公司新光集团其他业务的开发。新光集团在台湾涵盖的业务范围包括了百货、保险、观光等,如著名的百货商场新光三越,就是新光集团所有。
对于这些业务线来说,新光银行与微信支付的合作也有利于它们的产品推广,形成“协同作战”作用。
现在,新光银行已经从接入微信支付尝到了一些甜头。它们已经和台湾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华电信达成了合作,在机场用微信支付购买中华电信电话卡的过程,背后就是由新光银行提供支持。
“在以前,我们很难会和中华电信这种行业巨头有合作机会,但现在不同了。”蔡佩如说。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