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雾霾:雾霾常态化只是环境恶化的表现之一

山西制造网    2017-01-17    浏览量:524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入冬以来,雾霾骤增,踪迹难寻。

距上次长达9天、创下空气重污染最长纪录的跨年雾霾过去刚刚一周,1月15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49个城市再次出现了中度至重度雾霾,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此次雾霾将至少持续3-4天。

同一天,北京市气象局发布了《2016年北京地区气候公报》的显示,截至2016年底,北京迎来了为期55天的平均轻度霾及以上的天气。虽然比上年少8天,但在10-12月底出现了4次持续一周左右时间的重度雾霾天气。这成为中国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的重度雾霾天气。

2013年底,雾霾首次出现区域性爆发;2014年1月,北京的天气以中轻度雾霾为主,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气,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30个城市受到影响。自此,聚集了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开始了3年多的治霾历程。

今年1月6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媒体见面会。陈吉宁在会上表示,全国74个重点城市的PM2.5浓度与2013年相比改善了30%左右,2016年是北京自2013年以来改善幅度最大的一年。

“治理力度在加大,应对措施更积极,人们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为什么效果反而远远不如以前明显?”连续十年观测北京空气数据的学者金辉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雾霾常态化只是环境恶化的表现之一。

生于1954年的金辉,是河北唐山人,1970年在开滦做煤矿工人,1970年入伍,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为北京军区创作室创作员,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作为环境爱好者,从2008年起至今,金辉持续进行空气观测、数据记录,并于2015年开始在《科学与研究》杂志上发表雾霾与水循环关系的观点。

1月7日,北京市代市长蔡奇在雾霾治理座谈上介绍,在跨年雾霾期间,北京共有4100余个施工工地停工,2500余家企业停产限产,8000多辆渣土车停运,近40万辆国I、国II排放标准的车辆全市禁行。截至2015年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561.9万辆。

“即使停下所有能关停的工厂和汽车(除取暖等刚性需求外),重度雾霾天气也不会马上消散。”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前所长汤大钢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即使是数量相对稳定的灰霾,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在气象扩散条件不利的环境里持续凝聚,也可能会导致重度雾霾,“从2016年10月到跨年的四次为期大约一周雾霾,都有受到厄尔尼诺天气的影响,否则持续不了这么长时间。”

汤大钢称,工业排放在雾霾来源中占首位。雾霾中的霾为悬浮颗粒物,PM2.5(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工业排放每年的变化量不大,更多地是因为气象条件不佳导致。

“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PM2.5,既包括来自工业排放和燃煤的点状污染,也包括来自汽车尾气和生活排放的面状污染。”中国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口密集区域内污染物不断累积,加上京津冀、珠三角地区点状污染源密度高,灰霾越堆越多。

“中国近八成城市的工业排放都是不健康的。”马军表示,欧美发达国家的大部分污染生产线已转移到了中国。

和工业排放不同的是,汽车尾气排放是PM2.5二次转化的主要来源。1997-2013年,汤大钢同时任职于国家环保局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从2005年起,机动车呈现着膨胀式增长。当年末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4329万辆,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84亿辆,机动车保有量达2.85亿辆。”他说。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平均每百户家庭中,就有31辆私家车。

针对近期网上流传的“汽车尾气排放可以减少PM2.5”的说法,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监晏磊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手持颗粒物检测仪无法检测气态物质。汽车尾气的一次颗粒物虽然直接排放得很少,但排放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会漂浮在500-1000米的空气层中,在紫外线作用下从气态变成PM2.5。”

“仅靠污染物排放与气象条件这两项导致大气污染的最重要已知因素,已经无法解释2013年以来的雾霾情况变化。”金辉表示,水气循环系统失能才是近年严重雾霾频发的内在主因。“华北地区长期大量超采地下水,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叠加,最终导致生态系统质变,进而出现雾霾常态化。”他说,并指出深受雾霾困扰的华北平原中北部地区,恰好是世界最大地下水降落漏斗区。金辉解释称,失能是指水循环系统受到损伤,而非失去平衡的失调。

金辉还指出,近三年来,雾霾的根本来源——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并未增多且略微减少,华北地区的气候也并无太多变化反常。具体来看,2014-2015年北京市的风速有所降低,递减约4%,降水量较常年增多。“雾霾并不是‘被风吹走’了,而是消失于空气自我净化当中,我称之为微循环。”金辉表示。

环保部宣教中心则对金辉的观点回应称,雾霾的每次爆发均由环保、气象两大部门会商,一般都能比较准确地进行预测;从气候因素来看,颗粒物PM2.5达到一定数量时,由于近地面空气不能水平流动,也不能垂直流动,才会形成雾。

“植被好肯定对消除雾霾是有帮助的,但目前还没看到研究的证据。”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吕植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改变能源结构才是治理雾霾的核心。

“空气自我净化能力的退化在治理中被忽视了。”金辉说。

“随风水平、垂直移动以及沉降,这是雾霾消失的三个主要方向。”马军说道,他认为雾霾难以祛除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体积过小,浮于空中,与沙尘暴不一样。

“一般颗粒物被吹走后,大部分最终会落地地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表示,体积小的颗粒物一般也是如此,但现有研究还不足以说明雾霾对土壤污染的影响。

“每次到冬季雾霾频发时期,人们就密切关注天气状况,但冬季一过去,这个事情好像也就随之过去了。”汤大钢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第一的世界工厂,第二产业占GDP的一半,只有改变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才能真正去除雾霾。否则在冬季这样的极端天气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来源:界面新闻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0351-338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