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调、专业、家电、品质,从几何时,带着前面这些关键词的格力也与“装备制造”和“机器人”沾上了边?其实,格力自2003年便开始引入“装备自动化”理念,2013年成立了专业的自动化设备制造技术团队,大力发展装备自动化和机器人产业。现在,董明珠已经把装备制造视为格力的第三大产业。
为什么一家以生产家电为主、并且已经在制冷专业上遥遥领先的制造厂商要跨步进入装备制造产业?要知道,先进制造业是中国全行业的痛点,大多数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都需要从欧美日本进口,而且几乎所有行业都这么干,甚至我国三千多家制笔企业连大家最常用到的圆珠笔笔珠也无法生产。
而格力基本上已经把家电产品中大大小小软硬件全部吃透,自主研发领先世界。格力干嘛要在装备制造这块短板上当“出头鸟”?
从国家层面看,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低水平严重制约着中国制造整体的发展水平,而从“十二五”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重视起这块产业。正在召开的“两会”,正在审议国务院提交的“十三五规划草案”,其中机器人产业、自动化产业和人工智能技术都是未来五年的重点项目和计划。而在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升先进制造业的比重、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既然是短板,如果在各自行业领头的企业不上,谁上?诚然,在中国的企业中,比格力有钱的、有影响力的企业还有很多,但是这些企业解决不了在泛家电领域中的装备自动化问题。而格力的野心比这还大,除了要解决家用电器、中央空调等优势领域的自动化,还要涉及更多的领域,做解决“中国制造”短板的带头人。
从市场行情看,短期内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购买、引进甚至是合资来解决装备制造的问题,但是在家电行业发展过程中走过弯路的中国,难道还要继续重蹈覆辙、饮鸩止渴?
要知道,采购国外设备,这本身就是个陷阱,他们掌握了产业链前端的核心竞争力和定价权,无论是采购周期(至少一年)还是采购价格(几百万以上),中国企业的资金和物力都毫无节操的流入国外企业,而我们最终生产的产品还将远远达不到国外的精度和水平。而国内目前的装备制造企业,国外厂家只负责一年的维护期,超过一年都要收取不菲的费用。而自动化设备基本都是二十年的使用寿命,这是任何企业都能算出来的一笔账。
从人力资源上,目前国家正在提倡“机器换人”计划。为什么?因为现在制造企业普遍招工难,家电企业中甚为常见。不仅年轻人不愿意从事相关工作,而且成本越来越高。
此外,“三高”(高强度、高污染、高难度)技术工种也非常难找。即使找到了,要么干不长,要么良品率波动太大。如果采用自动化设备,良品率可以从50%直接上升到90%,而且还是非常稳定的。
而从格力自身讲,目前格力已经拥有两大产业,一块是家电,涵盖空调、冰箱、电饭煲、电暖气、电磁炉、净化器等大小家电十几品类;一块是中央空调,包括单元机、多联机、大型机组等。从整个家电产业的情况看,几乎很少能买到完全契合企业生产需要的标准化设备,而定制非标设备的成本就太过高昂了。因此,格力自己也要研发自己的标准化自动化设备。
还记得在2015年上半年,董明珠就曾在媒体见面会上“秀”了一下格力的自动化生产线,此起彼伏的机器人让人叹为观止。而现在,格力已经在装备制造业崭露头角,频繁参加各种装备制造展会。在南非,格力也是中国家电企业在装备制造产业中的代表。
目前,格力在全国将建设多个装备制造基地,而仅仅武汉的装备产业园就将投资50亿元。2015年,格力装备制造业产值5亿,尽管仅仅占据格力现有规模的三十分之一,但今年将完成20亿元的产值目标,实现400%的增速。据了解,不久之后格力专卖店中还会出现格力自主研发的服务机器人的身影。
中国制造,需要格力式的企业。
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