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时长超 2 小时的发布会,内容满满当当。比亚迪一口气发布了三项关键成果:一是号称能与燃油车补能体验相媲美的 “兆瓦闪充” 技术;二是为 “兆瓦闪充” 提供支撑的全新一代纯电 “超级 e 平台”;三是今年两款重磅新品汉 L、唐 L 的部分信息展示及预售情况。其中,前两项技术创新成果无疑是全场焦点,彰显出比亚迪向新能源汽车补能这一 “短板” 发起冲击的决心。
“兆瓦闪充” 到底有多厉害?用三个 “一千” 就能概括:最大输出电压 1000V,最大输出电流 1000A,最大输出功率 1000kW。单看这些参数可能还不够直观,从官方宣传的充电体验就能真切感受到它的强大。在功率最高时,1 秒钟就能为车辆增加 2 公里续航(按照续航 720 公里计算,充电速率达 10C);短短 5 分钟,就能让车辆续航从 35 公里飙升至 442 公里,每分钟充电里程超 80 公里(充电速率估算约 7.4C)。
与市面上其他车企的快充技术相比,比亚迪 “兆瓦闪充” 优势明显。小鹏 2024 年底发布的 S5 超级快充,最大电压 1000V,峰值功率 960kW,2025 年 1 月实际部署单充电桩最大功率为 720kW;蔚来 2023 年底更新的超快充技术,最大电压 1000V,最大电流 765A,单桩最大功率 640kW;理想 2023 年底落地的 5C 快充桩,最大电压超 800V,最大电流超 700A,单桩最大功率超 560kW;极氪 2024 年底发布的 V3 极充桩,最大电压 1000V,最大输出电流 800A,单枪峰值功率 800kW;特斯拉 2024 年底透露的新一代 V4 超充桩功率达 500kW,但目前国内部署的仍是 250kW 的 V3 超级充电桩。
为实现这一领先的新能源补能方案,比亚迪在车辆端和充电桩端都进行了创新。发布会上展示的 “兆瓦闪充” 系统,采用 “1 主机 1 储能柜”(储能柜容量 225kWh)配置,最大输出能力可达 1360kW(储能柜最大输出 800kW,电网输出最大 560kW),即便双车同时 “闪充”,也能保证补能效率。
发布会现场还公布了初期建站规划,比亚迪计划建设超过 4000 座兆瓦闪充站(实际桩数量只会更多),后续还将开放合作渠道,引入更多社会资源和资本参与充电网络建设。
“超级 e 平台” 是在 “兆瓦闪充” 架构基础上,融合全新 “三万转电机”、“全车热管理技术” 及其他车辆基础架构,实现电动化深度整合的创新成果。
热管理技术也是 “超级 e 平台” 的一大亮点。比亚迪将电池包上下的液体冷媒更换为相变冷媒(类似冰箱空调所用冷媒),提升了传热散热效率。对于电机,通过 “冷媒 - 水”“水 - 油” 两重换热器,实现更高效的散热管理,即使外界高温,也能将电驱水循环温度控制在 30 度以下,确保热管理链路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