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2月24日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短期冲击及应对之策,组织了一场媒体线上电话会议。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张斌表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按受损程度排序,非金融企业利润损失最严重,其次是政府公共财政收入,再次是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非金融企业当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企业受损尤其突出。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判断:“疫情冲击及复工进程将使得一季度经济明显走弱。不过,在疫情拐点及返工潮后,二季度投资有望逐步回升,但消费、外贸的修复将有所滞后。服务业相对工业受到的冲击更为持久。与非典时期相比,由于受到更多结构性减速掣肘,本轮疫情结束后经济修复的幅度将更为缓和。”
张斌认为,疫情对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首先是短期内的信贷风险。房地产销售大幅下降势必伴随着住房抵押贷款大幅下降,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大幅下降势必影响到地方政府基建。近年来住房抵押贷款和基建相关贷款在我国新增贷款中占比超过60%,如果二者双双大幅下降,再加上企业贷款难有起色,全社会新增信贷可能面临风险,这会严重打击全社会新增购买力和总需求,给宏观经济带来新的压力。
其次是地方政府收入和支出缺口放大的次生伤害。地方政府收支缺口放大,可能会延迟一些经常性开支的正常支付,会让一些对抗疫情的优惠政策难以真正落地,会因为资金问题延迟项目开工,会从不合理渠道筹措资金,这些都会给接下来的经济运行带来新的压力。
再者要关注疫情在国内大幅度缓和后会不会长期存在,新冠病毒会不会在国外大面积传播及其对全球经济带来的持续负面影响。
伍戈表示,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依然是主旋律,但房地产政策需要适时调整。
张斌认为,住房抵押贷款不仅关系到房地产企业销售收入,也关系到房地产部门产业链和地方政府基金收入,是保持经济活力的重要支撑。对住房抵押贷款的政策限制需要根据地方情况因地制宜,给地方政府留下更大的政策灵活性。房地产信贷相关政策调整并非专门应对疫情冲击,但能对冲疫情冲击下房地产销售下降带来的连锁反应。
当前,政府采取了鼓励复工的优惠政策措施,中央出台了帮助恢复物流的一揽子措施,出台了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缴费、缓缴住房公积金等措施。张斌建议,除了已经出台的政策,还可以进一步考虑对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给予1—3个月的税收减免,给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
张斌认为,从政策工具角度看,财政政策应发挥主力军作用。他建议,中央政府尽快发行1万亿—1.5万亿元特别国债,填补商业信贷下降的缺口,保持广义信贷稳定增长;以最低的成本弥补政策优惠和抗疫情相关支出带来的财政收支缺口,防止地方政府收支缺口放大带来的次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