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住中国的生产成本优势

山西制造网    2016-04-21    浏览量:737


       依靠强大的生产成本优势,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畅销了30年。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却越来越小,不仅在东南亚地区已经失去了竞争力,就连和美国相比,生产成本也不再占优。

  最近就有媒体报道了浙江萧山的科尔集团美国设厂一事,并算了一笔账,结果显示科尔一年约生产棉纱3万吨的美国工厂,相比国内同等产量的工厂,每年能省下8000多万元。虽然美国劳动力成本较高,但是在原材料价格和电力价格上却比中国低很多。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的汇率更为稳定,在全球汇率市场波动的情况下,美国设厂无疑能够最大限度规避风险。

  无独有偶,除了纺织厂,中国诸如化纤等越来越多产业的生产成本优势已经快消磨殆尽。而导致这一切的除了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外的主观原因外,还有中国原材料和能源成本高企、市场环境不成熟、国际贸易壁垒、环境成本压力增大等诸多客观原因。毋庸置疑的是,成本优势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毫无担忧地享有生产成本优势所带来的红利30年之后,中国已经开始出现生产成本优势衰退所带来的经济潜在危机,如何保住生产成本优势也应当被纳入到议事日程。

  笔者认为,美国制造业对当前的我们是很好的借鉴。我们总提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但事实上我们的工人工资再高,能有美国的高吗?美国加州刚刚签署了时薪最低15美元的法案,我们很多劳动力日均工资还达不到这一数字,谈何劳动力成本上升危机?压榨工人剩余劳动力的发展时代已经结束,我们更应从其他方面和结构上考虑保住生产成本优势。

  首先,中国地方政府应设法降低工业用地价格。据外媒数据,中国整体的工业用地平均成本为每平方英尺10.22美元,但在沿海城市宁波已上涨至11.15美元,深圳为21美元──而美国田纳西州和北卡罗来纳州仅为1.30美元到4.65美元。中国工业用地的附加成本也很高,不仅需要建设厂房,还要建设供员工居住的宿舍,不提供住宿就要选址在相对方便的地区,提高了用地成本。而美国则不需要考虑这一问题,工人作为中产阶层,即便厂址相对偏僻,依然有工人开车来上班。如何将用地成本压力通过转移到用工成本上的方式化解,以及在房地产持续火热背景下抵御工业用地成本的不断攀升,是地方政府应当首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应对国内原材料与能源市场实施放开竞争。国内的原材料与能源价格相对国外甚至是偏高的,如电价、油价等。这很大程度上与市场的不开放和垄断有关。在几家垄断国企坐收巨额利润的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大量对能源价格波动比较敏感的民营企业因此受到了冲击,这是得不偿失的。在为国家贡献财富这一点上,能源行业并不是末端,对外出口行业才是末端。有效降低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有助于大幅提高国内生产成本优势。

  再次是要建立完善市场环境。具体来说,就是实现工业产品从上游到下游的全系列产品完全覆盖。这一点中国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在某些领域依然不足。总理所提的圆珠笔笔尖是一方面,汽车行业也同样如此。通用汽车公司就曾经表示,中国供应链不连贯、分销网络昂贵,需要进口本地买不到的高技术含量零件,这些因素加起来,使得在中国生产汽车的成本比美国高20%至30%。所以中国未来不仅要加大各领域高技术含量零件的研发和引进制造,还应加强引导物流的发展和加速行业整合,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成本。

  最后,中国政府还需在国际上加强经济话语权。中国出口企业当前面临一个巨大的现实危机,去年,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2个谈判国在美国达成基本协议,根据协议将来其成员国一些生产商只能使用来自该贸易区内部的材料,才能享受关税减免。如此中国的初级产品和次级产品出口都将受到巨大冲击。中国目前已经在与东南亚国家进行贸易协定的签署工作,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完成了零关税的协定,但是TPP对中国的影响依然很大。要化解TPP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需要在一带一路上走得很远,拥有更多的经济话语权,保证生产成本优势不会被贸易壁垒所抵消。


     信息来源:
中国经营网  作者:王亚煌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0351-338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