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炫中国制造

山西制造网    2016-05-05    浏览量:760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但是现在还有许多国人一直常说中国制造的东西不好。可事实却并非如此,本期小编就为大家盘点祖国多个世界第一。

 

1.中国造世界最大集装箱船“中海环球”号

 

英国媒体2015年1月7日报道,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中海环球”号当日抵达英格兰东南部萨福克郡的费利克斯托港。这艘体型巨大的货轮一经抵达就引来无数人围观。

 

“中海环球”货轮长400米,宽54米,约10层楼高,船体超过4个标准足球场,可装载19100个集装箱。相当于两艘辽宁舰的排水量。此次航行是“中海环球”的首航,它从中国上海出发,前往欧洲四国。

推动船舶进一步大型化、超大型化,是当前全球经济与航运市场“新常态”下国际班轮业出现的新趋势,也是中国海运集团落实“促进我国海运业健康发展”战略、优化船队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八万吨模压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

 

迄今为止,仅有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几个国家有能力研制和生产类似设备,在此之前全世界最大锻造等级为俄罗斯的7.5万吨压机,我国的8万吨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该机总高42米,重约2.2万吨,单件重量在75吨以上的零部件68项,压机尺寸、整体质量和最大单件重量均为世界第一。这是中国二重历时10年打造的世界“重装之王”。

 

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对大型模锻件的需求可以做到自给自足,为型号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也使我国大型整体模锻件技术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还在制造更大的模锻压机,而且一下子就是三台。这表明在飞机发动机领域,中国不仅是在补课,而且已经做好了反超的准备,因为更大的压力吨数意味着更高的涡轮性能、更大的发动机和更强的推力。

这种机器是真正的国之重器。目前世界上拥有万吨级模锻压机最多的五个国家分别是:美、俄、中、法、英,恰好也是五个核大国、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五个具备独立航空航天能力的国家。

 

这绝非巧合,而是说明综合国力归根到底来自于工业实力,重加工能力则是工业实力的最高体现之一。

 

3.天鲸号是自航的绞吸式挖泥船:能改变大自然

 

美国和亚洲国家情报机关正在非常严密地监视中国超大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鲸”号在南海的一举一动。这艘挖泥船能够直接重新划分南海版图和边界,而且能够不眠不休,全天24小时不停歇地作业。

 

超大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鲸”号

最新航空照相侦察信息显示,中国挖泥船目前正在南沙群岛热火朝天地工作,而南沙群岛则是中国同几个亚洲邻国关系的绊脚石,包括越南、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

 

中国正在使用挖泥船迅速把礁地变成人工岛,然后可以建造楼房、构筑工事,建设工业企业,甚至是大型机场。

 

4.中国造世界首台十一米七轴六联动螺旋桨加工机床

 

由南高齿机床集团旗下子公司--中传重型机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传重机”)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加工直径七轴六联动螺旋桨加工机床,在用户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现场组装完成,并按照用户要求对典型螺旋桨工件进行了试切削加工。该机床各项动作性能指标达到并超越了用户预期要求,得到了用户代表、船东代表及中国船舶集团的认可和好评。

 

海军潜艇的静音性能是衡量潜艇战斗力的核心指标,长期以来中国海军的潜艇的噪音就广受外界诟病,美军甚至扬言,中国潜艇一出港就能被侦测出方位。

 

而制约潜艇噪音的核心部件就是潜艇尾部的螺旋桨,七轴六联动螺旋桨加工机床的投产将极大助力中国海军潜艇噪音性能的质变。进而,我国海军的核潜艇就具备了与美军在太平洋争锋的本事。

 

该机床最大可加工十一米直径螺旋桨,并首次采用七轴六联动方式,加工效率与原五轴联动方式提高了一倍,加工精度也得到大幅提升。七轴六联动机床是目前国际上最大型、最复杂的机床。本台机床的研制成功,展示了中传重机雄厚的研发制造能力,标志着中国机床企业已具备在国际市场上与世界机床强企同台竞技的实力。

 

5.中国首台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着陆马里亚纳海沟

 

2015年9月26日至10月25日,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我国首台万米级无人潜水器“彩虹鱼”号和着陆器,在南海成功完成4000米级海试,标志着中国人探秘“万米深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国际上对海洋的深度区间划分是:3500米至6500米为深海,6500米至11000米为深渊。

 

全球海洋的深渊海沟有26条,总面积超过美国本土。那里存在着深渊生物圈等独特资源,等待人类的发掘。

 

6.世界第一时速高铁:中国南车CIT500型高速列车 时速605公里

 

据媒体报道,中国南车制造的CIT500型的试验速度达到了605公里/小时。目前世界上最快高铁时速为574.8公里,由法国高速列车TGV在2007年4月3日创造。

 

中国高铁的最高时速此前由CRH380A保持,轨道最高实验速度为486.1公里/小时,于2010年12月3日创造。目前,中国高铁通常运营时速约250公里,而更高速度的CIT500型的设计时速为500公里。这样,中国高铁的速度有望再翻倍。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一列银灰色超速试验列车停放在厂区的铁轨上,这列台架试验速度每小时达到605公里的列车,被命名为更高速度的试验列车。

 

实际上,这项试验早在两年多前就已开始,为了这次试验,南车四方公司经过七次方案讨论会。

 

参加试验的电气开发部部长焦京海最近回忆说:“100-200公里时一点担心都没有,车速上了550公里以上心情开始激动,到600公里时就开始有点紧张了。”试验止步于605公里,是因为制定的试验目标为600公里,“试验台建设时是按600公里设计的,再往上冲速度,担心对试验台不好”, 高级主任设计师李兵解释说。

 

当时速提升到605公里的时候,试验没有马上停止,保持速度运行了10分钟,这相当于在地面上行驶了100.8公里。

 

7.人类天眼:中国贵州超大型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

 

投资7.3亿元、世界迄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2008年12月26日在贵州省平塘县一片名为“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地中正式启动,预计工期5年半。 FAST是世界在建的最大射电望远镜,借助天然圆形溶岩坑建造。FAST的反射镜边框是1500米长的环形钢梁,而钢索则依托钢梁,悬垂交错,呈现出球形网状结构。

 

正在中国贵州黔南安装建设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中国FAST工程办公室称,这一超级望远镜有望在2016年建成,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级射电天文研究中心。

 

8.中国“人造太阳”——世界唯一

 

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原名HT--7U)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2006年成功完成首次工程调试,2007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

 

我们在一些战略高技术和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一些学科领域走到世界前列。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建造约需10年,耗资50亿美元(1998年值)。ITER装置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克马克,俗称“人造太阳”。

 

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我国参加ITER计划谈判,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ITER谈判联合小组代表我国政府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共同草签了ITER计划协定。这七方包括了全世界主要的核国家和主要的亚洲国家,覆盖的人口接近全球一半。我国参加ITER计划是基于能源长远的基本需求。

 

9.振华港机托举美英最先进战舰

 

DDG1000驱逐舰是美国海军新一代驱逐舰舰,又称“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体长183米,排水量为14500吨,拥有80个发射装置,可发射“战斧”式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及其他类型的导弹。


中国龙门吊分别吊装美国海军最新型的DDG-1000型驱逐舰与英国海军新一代大型航空母舰“伊丽莎白号”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公开新一代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DDG1000的建造情况时,吊装战舰上层建筑的吊机上也有“SPMC”的字样。“SPMC”是原上海港机股份有限公司的英文名称,目前已被振华港机收购。

 

在英国海军隆重庄严的命名仪式上,“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所在船坞组装用的重型龙门吊车,却赫然印着“上海振华”的汉字字样。

 

10.中国建成2400米世界最深地下实验室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将扩建成世界最大的地下实验室之一。

 

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垂直岩石覆盖厚度达2400米,是目前世界埋深最深的地下实验室。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千人计划”入选者张双南发表《空间时代的天文学研究--从空间天文观测到诺贝尔物理学奖》显示,宇宙中的普通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分别占宇宙总的物质-能量的比例为4%、23%和73%,但目前物理学中即使是最成功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也只能接受宇宙中的普通物质,也就是说我们对90%以上宇宙成分的几乎一无所知。

 

暗物质不发光,也不发射电磁辐射,肉眼看不见,甚至到现在为止,人类用仪器都还没检测到,但科学家通过引力产生的效应,意识到暗物质的存在。

 

全世界的粒子物理学家都在通过实验探测暗物质,找寻其存在的直接证据。

11.中国造21世纪地球唯一的载人空间站

 

中国载人空间站,简称中国空间站,是一个在轨组装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实验室系统,具体是指中国于2010年10月正式启动的载人航天工程最后一步(第三步)要实施的载人空间站,是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该计划实施时间大概在2020年前后。因此,该项庞大的载人航天工程又被称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 该工程计划实施过程可分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两个阶段。

 

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国际空间站将于2020年退役,届时中国载人空间站将成为人类在太空的唯一一个载人空间站。

12.中国制造的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2012年12月9日,中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核电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在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山东省荣成市的华能石岛湾核电厂重新开工建设。

石岛湾核电站由华能集团、清华大学和中核建设集团合资建设,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座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统安全特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商用规模示范电站;计划投资40亿元建设一台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预计2017年底前投产发电。

 

一直以来,中国核电技术依赖从国外进口,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却是由清华大学自主研发,而且设备国产化率不低于75%。正如华能石岛湾核电公司总经理贺云生所言,虽然一期工程仅是示范项目,发电能力只有20万千瓦,但它与大飞机、探月工程一样,是国家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

 

作为全球首座开工建设的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它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安全性更高、具备第四代核电技术特征的核电站。该项目的建成,对促进我国核能利用技术进步和占领世界未来核电技术制高点有着重要意义。

 

13.全球首创星地激光通信——空间高速信息传输

 

马晶、谭立英团队用20余年的坚守与执着,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快速捕获、稳定跟踪和高质量通信,为我国建立空间激光高速实时信息网络奠定了工程和技术基础。

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晶走上领奖台,从李克强总理手中接过了大红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奖证书。

 

马晶、谭立英团队成功进行了“星地激光链路通信试验”,是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空间高速信息传输这一航天高技术尖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实现星地激光通信到底有多难?想象一下,在时速高达2.8万公里高速运动的卫星与地面站之间,在近2000公里的距离下实现微弧度量级精确双向极窄光束相互对准。

 

所谓卫星激光通信,就是用“激光光束”把卫星与卫星、卫星与地面链接起来,通过激光进行高速信息传递。卫星激光通信的信息传输能力远大于微波卫星通信,能够有效解决现代卫星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数据传输瓶颈,可以形成空间激光高速实时信息网络,使卫星具有前所未有的极大信息传输能力。

 

14.中国造世界最大水轮发电机组

 

这是中国三峡集团金沙江流域水电开发项目中的首台投产发电的机组,该电站1号机组转子直径达18.97米,整体起吊重量超过2100吨,单机容量达80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

 

15.打破欧美垄断:中国国产首台铁路大直径盾构机长沙下线

 

该盾构机突破了长距离超前地质加固技术、自动泥浆保压技术、管片一次吊运技术、长距离高耐磨刀盘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历时7个月,创造了自主研制国产首台铁路大直径盾构机的全新记录。该设备开挖直径8.8米,总长100米,每台售价比进口便宜2000万元以上,性价比高,可靠性好,优势十分明显。

随着中国推动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越来越大,目前国家已初步规划出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等20个城市群,城际铁路已成为连接城市群、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首选。

 

未来5到10年,将迎来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高潮,国内对铁路大直径盾构机的市场需求巨大。

 

16.济南二机床集团独揽福特汽车全部冲压生产线订单

 

2011年,济南二机床集团囊括了福特汽车美国堪萨斯和底特律两个工厂的全部5条大型冲压生产线订单,并于2013年再次赢得了福特汽车美国肯塔基工厂大型冲压线项目。

该生产线由4台多连杆压力机组成,总重6100吨,由双臂送料系统、拆垛机、清洗机、涂油机等设备组成,效率是普通生产线的3倍。

 

制造如此一个庞然大物,需要考虑材料强度、结构变形、安装调整和测量修正等一系列全新的问题,决非简单的按比例放大。

 

这种巨型机床一个国家通常只有一台,有的甚至是全世界只有一台,是工业的镇国之宝。

 

17.数控重型曲轴铣车复合加工机床

 

齐重公司研制成功了数控重型曲轴铣车复合加工机床,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德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够自主设计、自主制造曲轴加工设备的国家,为我国大型船舶的发展铺平的道路

数控重型曲轴铣车复合加工机床

 

18.中国大型矿用自卸车远销欧美

 

怎样的汽车才算酷?布嘉迪威航——大众W18缸发动机、8.0L的排量、469.8kW的最大马力怎么样?抱歉,跟我们今天的主角差距有些太大了,16缸18缸发动机只是“标配”,排量动辄60L、70L,最大功率可达3000kW左右,这样的车子够拉风吗?什么?这个根本不是汽车!也对!

严格地说它们应该算是工程机械,也有人称它们是“巨车”、“超级卡车”,它们就是汽车中的巨无霸--大型矿用自卸车。

 

徐工集团生产的采矿自卸汽车DE400是世界上最大采矿自卸汽车,也就是地球上最大的汽车。

 

19.世界上加工直径最大:16米特大型滚齿加工设备

 

2013年初,中信重工制造安装了第二台直径16米特大型滚齿加工设备,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加工直径最大、技术性能最先进的齿轮数控加工设备,最大加工直径16米,最大加工模数60,最大加工齿数2000齿,最大齿宽加工1.5米,切削速度每分钟160转。

日前,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全功能、高精度数控重型曲轴复合加工机床(一拖二)研制成功,该机床由两套车刀架与一套旋风刀架复合组成一台完整的一拖二机床,产品长57.6米、宽10.5米、高7米、重达580吨,加工精度误差不超过0.02毫米(只有人头发丝的1/4),一次装卡即可完成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组合曲轴的主轴颈、法兰和曲拐颈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课题,由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并研制成功。

 

该专项课题重点攻克了“分体开合式数控旋风切削刀架”这一关键技术。解决了U轴精密回转运动,径向、纵向支撑,超大、超薄型精密分体旋风刀盘的加工制造及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技术难题,使中国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船用曲轴加工机床制造技术,摆脱了之前大型船用曲轴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满足了国家重点发展的大型船舶柴油机核心部件曲轴的精加工设备需求,带动了造船业、港口运输、钢铁等相关行业的持续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德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够自主设计、自主制造曲轴加工设备的国家。

 

20.突破驱逐舰量产瓶颈走向深蓝海军:QC280燃气轮机

 

燃气轮机方面,中国正在完成从引进到消化吸收的过程,制约中国新式军舰大规模量产的发动机瓶颈已被突破。

舰艇用燃气轮机是一种先进而复杂的成套舰船动力机械装备,是典型的高新技术密集型产品。作为高科技的载体,燃气轮机代表了多理论学科和多工程领域发展的综合水平,是21世纪的先导技术。

 

发展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于一身的燃气轮机产业,是一个国家高技术水平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十分突出的战略地位。中国已经成功研制出QC280与QC185两档系列的舰用燃气轮机。

 

21.世界最大轮式起重机――徐工集团的1200吨全路面起重机

 

徐工QAY1200全地面起重机由专业的底盘技术设计而成全路面起重机的底盘,9桥底盘,配备18个车轮,并可实现全轮转向。

 

底盘设计技术中的关键是油气悬架系统和多桥转向系统设计,这两项技术都是全地面起重机的独有技术。与汽车起重机的底盘相比,其具有更强的承压能力、更平顺的行驶性能、更有效地平衡轴荷和增加整机的侧倾刚度。

 

在徐工重型调试场完成了起吊160吨QY160K汽车起重机提升到80米高空的极限工况实验,人们看到了徐工QAY1200的实力。


 

22.世界最长臂架泵车――中联重科的101.18米水泥泵车

23.世界最大的海上作业浮式起重机――振华重工的8000吨浮式起重机

24.世界最大的轮斗式挖掘机――太原重工的WK-75型矿用挖掘机

25.全球最大吨位的履带式起重机

制造业才是强国的根基。

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0351-338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