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很多想找律所实习的同学问我:现在的律所愿意花时间教新人吗?
我没有直接答复,只是反问了一句:你认为,律所是想招第一天就能上手做事的人,还是想招需要你去花大量时间教的人?
律所五大项实务技能包括法律研究、法律检索、尽职调查、合同审阅、中英文法律文书翻译工作,同时这五项技能也是作为实习生、初年级律师在求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技能。
其中,法律研究是很多项目中律师提供给客户法律意见最重要的 resource ,也是实习生、初级律师表现自己法律技能的最本源、最直接的方式。那么,在法律研究过程中,都有哪些小技巧和雷区呢?
合伙人希望看到的法律研究什么样?
在律所实习中,法律研究一般都是高年级律师、合伙人交给你来做的,但是很多第一次接触律所实务工作的实习生并不了解,合伙人希望看到的法律研究是什么样的。
在中国法律系统中,所谓的法律依据最直接的就是法律法规。即使是法律法规的法律检索,很多同学有时候也会犯错误,这些错误的发生不是因为法律功底不足,而是由于缺少实务经验。
- 法律研究一定要有结论。在有了 resource 之后,大家需要得出一定结论性的东西给到高年级律师、合伙人,因为他们也需要答复、分析客户的法律问题,回避风险,同时客户也会以此为依据调整商业行为。
- 法律研究一定要有可操作性。跟学校里法律研究不一样,学校的是学理的,律所的则是以实务为主。在中国律师实务中,很多法律研究在理论上的可行性不等于实际中的可操作性。如何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结合起来,得出一个让客户满意并让客户商业目的得以落地的法律结论,这就是律师提供的非常有增值性的服务。
法律研究有哪些技巧?
- 一定要选择一手资料作为参考。很多实习生、初级律师拿到法律研究任务的第一方案是百度这个问题,看看有没有相关文章、其他律师对这个问题进行索引,以此为线索找相关法律法规。从节约时间的角度来看,这个方法很好,毕竟律所追求时效性,不可能给你三五天研究。
但是,缺少经验的实习生在这个过程中会犯一个错误,就是直接将第一轮百度上检索的东西挪到法律研究的成果中。
在律所实务中,法律研究过程中任何时候都是要找一手资料:如果你看到一篇文章上说某几个法律适用于某个法律问题,一定要先去北大法宝、政府网站上查询这部法规最新版本下的规定,以及是否有最新的征求意见稿会影响其适用性,同时要看这部法规在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上有什么区别。这一点又体现了“穷尽”,实务中穷尽指两个层面,一个是理论层面上的法律部法规,一个是操作方面的法律法规。
Case:之前笔者在红圈所工作时,有一次将关于旅行社的法律研究交给实习生做。他做的很好,把旅行社相关法律法规都找到了,但是同时也犯了一个很没有经验的错误——没有做到穷尽。
因此,在看到这个成果后,笔者给到实习生的反馈和建议是:再去看一看这一两部法律法规有没有相关的实施条例、有没有政府的办事指南,特别是客户所在地对于相关审批是否有办事指南和行政规范的文件。之后这个实习生查询了一下,果然又得出了:旅行社条例有旅行社条例所对应的实施指南,并且所研究的这个区域还有一个专门关于这个事项的政府受理办事指南,并且已经 post 在网上。经过这一次的实践,那个实习生也意识到了只有这样的法律研究是非常周严并具有可操作性的。
- Case by case 。在实务中,每个地区都是有差异的,换句话说就是口径不一。在中国政府部门实务操作中,法律本来就是一个无法穷尽各种情况的产物,具体 case 的逻辑关联性上会有一点点解释空间,这个解释空间在实践中很可能会下放到具体操办某一个业务的工作人员。因此在操作中,一定要注意 case by case ,研究第一步是明确你要做什么事,以及客户的核心关注点是什么,并在法律法规研究基础上,巧用案例咨询与电话咨询方式。
- 抓住核心问题和问问题的机会。很多实习生在收到上级律师交代的任务时,第一反应是非常兴奋地答应,并且保证可以在某个时间点做好。然而,比 promise 更重要的是应该抓住第一次对方和你交流时留给你的提问机会。
无论是客户、还是上级律师,在给你交派任务时,他都是做好了你要向他提问的准备,这个时候你问多少问题对方都不会觉得烦。但是,如果错过了机会当时没有问,过了半天你再去问本来第一次就该问清楚的背景问题,很有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耐烦。
那么,怎样的提问方式是最有效的呢?
关键是要问事实性的问题,因为你知道越多的事实信息,就越可以从中找出事实要素去和法律相匹配,并印证、夯实法律研究的结论。
- 善用假设。律所实践中,实习生可能没有机会和客户沟通,因此不知道客户这些问题背后的商业目的。或是,律师在交派给你任务时,只是把问题丢给你,说现在比较忙之后再讨论,那你怎么办呢?答案是:善用假设。
相信在做这些问题的研究时,你可以找到很多相关 resource ,在缺少事实性信息的时候,可以先假设这些事实性信息的存在,并通过辩证的方法讨论不同方向的可能性。虽然过程中有些资源可能会有些多余,但是从法律研究成品角度来说,在进行法律研究时,你不仅考虑到了A,还考虑到了BCD,那么对方会非常认可你的工作能力和态度
要知道,实习中上级律师、合伙人分派给你的每一个任务,都是一个建立信任的机会。有的时候之所以非 Target 学生甚至可以 PK 掉院校背景极好的学生拿到 return offer ,正是因为他们在实习中抓住了这些体现法律功底和工作能力的机会点。
- 理论与实践结合。切记法律研究的目的不是要进行学术性讨论或是法理性的探讨,更多的是要有可操作性。因此通过政府部门进行电话印证,从政府部门处找到法律研究的方向性和落地方式,是法律研究的一个重要策略。
- 使用法言法语进行法律写作。法律研究最终形成的成果是法律文书的形式,这也就是法律写作的范畴。
当你有了一个很好的策略并找到了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第一手法律研究资料,如何形成书面性的语言非常重要。任何一个律所实习生做任何领域的法律工作,最终都是要通过法律写作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合伙人、客户。很多时候,你的阅读者往往是很有经验的律师、合伙人、法务总监,在他们几十年的从业经验中,每天都是在和合同、专业律师写的 Memo 、报告沟通,因此大家也要用他们最熟悉的法言法语和他们沟通。
怎样选择学习资料?
建议大家多找一手资料和实务性的资料。
比如,如果大家对资本市场感兴趣,可以看证监会网站、交易所网站,以及证监会专门相关披露性的网站,上面会有披露出来的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法律意见书、律师工作报告等。这些都是无数律师的智慧结晶,之后形成类似于八股文式的语言规范和语言格式,都是大家可以用来学习的。
至于英语资料,建议尽量找母语是英语的律师起草的文件。纳斯达克、香港联交所网站上的英语文章很多时候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
不难发现,看似基本的法律研究背后蕴藏这许多律所实务工作中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法律研究水平,唯一的途经就是苦练和日积月累,无法投机取巧学成。
来源:职问
原标题:还有哪些律所愿意花心思教实习生?